附加文章
    附加文章

第一届茅于轼学术思想传授班学员收获与感受(选登)

2013-12-09 累计浏览

第一届茅于轼学术思想传授班已经结束了,虽然只有7月的相处,但茅班的学员们从相识到相知,已经发展了深厚的情谊。在平等自由的学习、讨论中不仅相互提高,也创造出新的想法和知识,这也是茅于轼先生对茅班的期望。
茅班的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家,有投资家、有经理人、有老师、税务师、财务师等等,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认真工作,热爱思考,对社会充满了关切,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了关切。有人在工作之余致力于慈善,有人致力于传播经济学,还有人致力于发扬商业文明、商业教育。
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来自各行各业,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却能坐在一起,抱持着一颗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接受别人不同的视角,理性的思考,平等自由的讨论。期望更多共同理念的人加入进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让经济学联接你我他。
在茅班一期的课程中,学员自发成立班委,自发组织了微信群,很多学员都写了自己的收获和心得感想,相互分享、学习和讨论。下面我们选登了茅于轼先生给学员回复邮件的部分文字,也截选了学员们的在茅班学习交流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图:茅于轼先生收到学员心得感受回复的邮件内容
【学员心得节选】
我是做私营企业的,对茅老很多的经济学的理论有全面的实践。并通过一些茅老的经济学理论逻辑指导我企业中的一些决策,符合逻辑的则大胆去做。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企业也得了快速的成长。
——陈志遥
听了茅老关于交换的理论论述,我感觉耳目一新,特别是"劳动未必创造财富"一说,更是震聋发聩,茅塞顿开,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传统价值观。
"劳动未必创造财富"这一表述由于和中国人传统的"勤劳致富"观念相互矛盾,所以应该有很多人不认同或者遭到反对。我个人认为传授班的同学们可以共同研讨,找到一个更规范的表述方法,进而将茅老这一观点"润物细无声"地推向全体国民。
——何先生
茅先生今年已经84岁高龄,仍然思如泉涌,思路清晰,且一如既往地关注国计民生。他完全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说话行事,不避讳批评政策失误,不讳言社会制度不公,不吝出谋划策,不怕发表“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宣言,虽引起很大争议,仍坚持不懈地身体力行,“学术羞掺假,为人只说真”,实在值得敬重。茅先生今年决定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弟子们,并应得课酬捐给天则研究所。也是这样,我才有机会跟茅先生近距离接触,学茅先生之思想之品德之做人。
——李海云
我有几点感触。一是,茅老师是一个充满博爱的人,没有名人的架子,没有等级尊卑之心,众生平等;二是,茅老师是一个谦卑的人,写字工工整整,严肃认真,对一个年轻人,也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为“李健主任”,落款还署名为“茅于轼(上)”;三是,茅老师乐于提携年轻人,对一个明不经传、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茅老师还认真看我的书,还会亲自我信鼓励。茅老师的这种精神力量是无形的、是巨大的、是永恒的。
——李健
我作为一名注册税务师,长期处理和税收相关的问题。正如茅老所言,税收在分配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中都起了不好的作用,但是税是必须征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它的不良后果,尽量保持税收的中性。但是我国制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虽然深的大家欢迎,但是最终会破坏价格的均衡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刘林鹏
今之中国最需要的是启迪民智。因为几千年来,中国皇权文化的需要愚化教育已经很久了。大多数人是迷茫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或者把邪当做正,把正当做邪,这个时候有一位智者告诉他们什么是正,他们于是群起而攻之,特别当他的言论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时候,攻击的声音更加激烈。但历史会证明一切,一个人的社会贡献有时候需要用时间来说明的。
——刘先生
茅老做学问,为人处事是非常高的境界,而且茅老教给我们很多不同的方法,特别是思考的方法。我在读书之前就想寻求这个方法,茅老师怎么做到的?经过这六个月的接触、观察、学习,我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感受,我觉得茅老在做学问的时候,他的思考方式遵循的是独立思考,在做人的时候他是换位思考。
——杨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