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豪 : 警惕法西斯主义|读《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有感

  • 蒋豪
    2018-03-15   累计浏览: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蒋豪

 

2017年年末,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作者在序言中说:“在我所有的著作当中,《经济人的末日》可能是与当今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我们这些父执辈当年应当如何懂得避免那场人生浩劫,或许还能帮助当今世代避免自己的人生也出现同样灾难。”笔者认为,这本书事实上也与当今中国年轻人关系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法西斯似乎只是一个历史名词,其实不然。百度法西斯词条的解释是:“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就是极端民族主义与大国沙文主义及军国主义的结合体,崇尚无条件服从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团结铸造力量作为信条。”法西斯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适宜的条件下,随时可能死灰复燃。

 

法西斯运动或极权主义运动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全球性革命运动,它的出现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人们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失败的结果。

 

这些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周期性经济萧条的顽疾,危机会产生大量失业。同时,资本主义无法阻止欧战或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在20世纪初,由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失业”和“战争”这两个魔鬼的恐惧,人们对资本主义彻底失望。另一方面,两个因素也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幻想破灭。理论上,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后,虽然会消灭有产阶级,但同时会产生一个官僚体系或者说科层体系,社会主义无法消除它。无阶级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就不可能实现。现实上,世界大战的爆发并没有产生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局面,国家和民众在利益与信仰方面的共识强过国际劳工阶级的团结,世界性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可能实现。所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一天起,墨索里尼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了。资本主义现实没有吸引力,社会主义理想破灭,这样法西斯革命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在短短十几年内法西斯运动席卷欧洲,甚至出现在东亚、南美洲。法西斯政权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后来又发展至德国、波兰、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阿根廷、伊拉克和日本。法西斯国家的代表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和日本帝国。中国当时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也有这方面的部分特征。

 

法西斯革命的理想是建立全体主义社会。笔者认为,对totalitarianism的翻译,“全体主义”比“极权主义”更好,更能准确、全面反映这种社会理想的内涵,而“极权主义”只反映这种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法西斯主义或者全体主义的总体理念是国家掌控、协调一切。纳粹作为最典型的全体主义,其全称即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法西斯国家由国家以军事或准军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会,整个社会被囚禁在国家机器之中,政治统治对人的非政治生活无孔不入,社会彻底政治化了。

 

在全体主义社会,“我们不要面包太便宜,我们不要面包太贵,我们不要面包的价格一成不变——我们只要属于国家社会主义的面包价格”,德鲁克说这是最贴近法西斯主义的诠释。在当时,纳粹德国是构建新社会、新信条,以及新人类概念的领导者。

 

德鲁克认为,社会主义理想无法实现后,往后退一步就是法西斯主义,即不再强调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而是强调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当时的苏联和德国都重视国家调控之下的社会和谐。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非但无法奠定真正的自由,反而会创造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社会,尽管它宣称受奴役者才是受益者。苏联人不得不将实现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日子“无限期推延”。德鲁克说,这种马克思主义式的话讲白一点就是:以无产阶级名义夺权的少数人,永远不会把权力交给无产阶级大众。这种由无产阶级其中一人统治资产阶级的专政,在敌人消灭殆尽后,已不具有正当理由。这种专政统治的对象已换成不平等、不自由的无产阶级自己。当时,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主要的区别就是法西斯主义保留了私人的产权形式,而社会主义仍保留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逐步走上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轨道,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各国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无论如何,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相混淆。当年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法西斯运动,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地位下,没有清楚的看到经济危机不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政治争端也可以通过战争以外的方式解决。它们走上了一条错误的不归路。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是走向市场经济,当年法西斯是逐渐退出市场经济。中国不断改革低效的国有企业,法西斯虽保留企业的私人所有制,但对生产在内的经济生活进行越来越严格的管制。

 

但是,当年德国、意大利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因素是否在我们周围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引起我们注意和警惕。

 

首先,法西斯运动的社会基础是中下阶层。德鲁克分析,德意两国在19世纪国家统一的革命运动都以“民族”为首要目标,其次才是“民主”,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是因为被当作民族统一的手段,才被两个人民所接受。资本主义秩序并不具有情感的吸引力。或者换句话说,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这也可能是我们的社会现实。同时,需注意,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作为社会革命,其真正决定性的后盾,来自中下阶级、农民和劳工阶级等受到社会的非理性打击最重的人。这在当下的中国也同样是数量巨大的阶层。

 

其次,法西斯运动的社会目标具有诱惑性。全体主义到底算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它是另一种不以真正的经济效率、经济考虑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结果全部依附于主要社会任务之下。一群人访问墨索里尼统治是意大利,他们感受如下:火车很准时,主要街道看不到乞丐,拥有南大西洋最快的轮船、最宽的公路。德鲁克说他们的这种感受比大多数学术论文更贴近法西斯的本质。这些社会目标对一般公众也很有诱惑性,大家看不到这些事情背后的巨大代价,也没有意识到这种事情不可长期持续。

 

还有,当时德国和意大利的国内意识形态绑架其对外关系。一战前和二战前,都有德意志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认为德国应该与英国结盟,但是,这都没有实现。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作为军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与英国并不相同,虽然也有机会与英国结盟,有可能分得英国的殖民地,但是德国没有抓住机会,这种愿望没有实现。一战后,希特勒同样也希望德国能够与英国结盟,两个国家一个统治海洋,一个统治欧陆。在《我的奋斗》里,他多次表达这一想法。但最终由于两国意识形态不同,而不可能结盟。对照当下,即使中国想与美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讲“没有一个理由不搞好中美关系”,但如果发展方向不同,两国很可能处于两个对立的集团之中。

 

法西斯主义是反映建构论唯理主义的一种政治哲学,其社会目标和政策要靠国家强制力才能实现。在法西斯社会,个人自由会逐渐窒息而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依靠法西斯主义来发展壮大自己是饮鸩止渴,会带来包括政权不稳定、经济的螺旋形下降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冲突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 蒋豪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法律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为作者2018-1-92018「新年期许」论坛的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