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市场与城镇化系列沙龙第三期——“城市群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研讨会综述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7-09-25 累计浏览

 

2017年9月16日,城镇化系列沙龙第三期——“城市群发展模式与战略研究”研讨会召开。此次沙龙由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泛华集团协办,天则所所长盛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兼“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原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主任牛凤瑞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业进教授,泛华设计院副院长马俊先生参加了沙龙并做了主题发言。

 

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

 

过去几年,我国的大都市圈、城市群在加速成长。据统计,2013年之后大城市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小城市则呈现停滞甚至负增长状态。从国家政策上也体现出对于城市群和超大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视,”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针对目前许多地方在积极申报城市群的现象,专家们认为,城市群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是否能发展起来需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一是地区总的城市化水平要超过50%;二是每个城市群都有一到两个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发达程度,影响和扩散能力对于决定城市群能否发展成长起来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城市群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城市间要具备发达的交通条件;四是城市群之间要建立很好的协同机制,包括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产业布局的协调等。

 

牛凤瑞老师认为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是协同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城市群的发展机制和关系

 

胡必亮教授认为市场机制是决定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模式和结构的主导因素,同时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例如拉丁美洲城镇化的悲剧就是市场的力量太大,而政府的力量几乎没有。城镇群的发展一定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充分借助市场力量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上,盛洪教授认为主要是北京的问题,而北京的问题就是不遵循市场规则的问题。北京的发展不均衡是由于对城市建设的投入超出了本身财政收入应该获得的资源,导致城市规模过大。而北京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来获得周边资源,使得城市化中集聚租的好处不能外溢,又导致了城市群间发展的不均衡。就雄安新区而言,不是有经济动力的城市,不适宜承载经济功能,但可以承载政治职能。牛凤瑞研究员认为京津冀三方在配置资源的权利和空间上,河北处于弱势。雄安新区战略的确立提升了河北的话语权,对加快河北发展是利好的。但要真正实现协同发展,要害是破除经济区的边界,减少行政之手掌控或者过度的控制经济要素,要推动经济区之间资本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刘业进教授认为城市群的决定选址和规模是无数人交互的结果,这个交互过程是产权主体寻求自身利益中发展的过程。政府只需设置负面清单,余下的由企业和个人自主决策。

 

马俊院长认为城市群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是否能够全面竞争,多元化的互动,而目前撤县并区的政策削弱了政府间的竞争。目前城市规划中易于陷入“功能主义的误区”,而一个地区的功能谁来决定,是否能够调整都是需要考虑的。盛洪教授以义乌和纽约的发展为例,进一步说明城市群中的城市间竞争主要是制度竞争,而制度竞争就在于城市政府怎么推进本城市的市场化改革。胡必亮教授认为城市群的形成与市场机制和价格、与政府自治、政府间的竞争以及交通等因素都密切相关。

 

城市群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盛洪教授认为城市化中,市场失灵的方面包括:市场不能预见长远的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聚集的门槛,政府需在这几个方面起作用。刘业进教授认为政府本身就在城市的共同体中存在,主要功能是在事后及时的提供公共选择。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重要的是两个机制的作用:一个公共选择机制,一个是私人产权交易的发现竞争机制,通过二个机制的运转互动形成资源配置的最优,当然最优也是处于变动中的。牛凤瑞研究员倾向于在发展城市问题上政府力量应该更强一些,但政府制订政策也应该与客观规律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