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晓:如何理解新经济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梁春晓
    2016-10-17   累计浏览:

 

 

第一个发言压力很大,主讲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消化。

 

“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肯定是一个特别大的题目,我觉得这里面做的思考已经超出了以前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比如说二维的“长尾”扩展到三维,最后带来的结果肯定会更加震撼。我们以前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随着交易费用的降低,交易量会增加,根据“长尾效应”,会有一个越来越长的“尾巴”。

 

很同意刚才很具象的说法,即地板变得越来越低了,原来眼光在地板之上,不能参与交易的那些商品或者交易者,由于交易费用的降低,能够参与交易了,从而使得这一部分交易产生的收益将成为对经济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但是这个思考被盛洪教授扩展成一个立体三维的说法,对这个问题的估计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量级的变化,变化非常大。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可能只是新经济当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关系都非常密切的那部分,在座的应该没有哪一个人没有接触过盛教授所讲的电子零售,我们更喜欢称为网络零售或者网上零售。

 

总体上说,“新经济”的范畴应该更大,今天将电子零售这个题目拿出来讨论,很大程度上跟新技术的出现有关系。关于新技术,可以说一块是信息技术,一块是其它技术。有一部分新经济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起来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其它的技术,比如说像生物,或者其它的太空、材料等各种新技术,以及与此相应的新经济。

 

我为什么愿意分成这两块呢?因为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创造的技术很明显地分成两个不同的范畴,一些技术是跟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流、交往、交通、交易有关系的,比如说文字、语言、印刷、出版、互联网乃至交通工具,甚至包括有人曾经研究过的集装箱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的巨大影响,如果没有出现集装箱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国际贸易。这对整体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类跟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相关而衍生出来的新经济是我们今天感受特别深的,比如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特别是今天盛教授谈到的网络零售。

 

具体到网络零售方面,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到今年3月份年交易额超过了3万亿,并在3月底超过了沃尔玛全球交易额,成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我们自然要问一问,这3万亿里面有多少是由原来的线下消费转移而来的?有多少是被新创造出来的?

 

两年多以前,我们跟麦肯锡合作得出一个结论,即新创造的比例为39%,即每1万亿里面有3900亿是增量,也就是说这3900亿如果说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商务,没有网络零售,就不可能产生。这个量非常惊人。不过这个研究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像盛老师这样比较完整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当时的研究更多的是侧重数据和实证方面的研究。

 

如果沿着盛老师的思路往下走,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影响会更大,也更加令人信服。

 

增量产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一是价格需求弹性,因为交易费用降低,交易费用可能包括价格内的和价格外的,不管怎么样它会带来总价格的下降,这样即使是同一批消费者,同样的商品,也会导致交易量的增加,这是第一个原因。

 

二是会有更多的新商品加入交易。原来由于商品成本太高而被阻止的交易,有可能加入交易。

 

具体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五个字:“万能的淘宝”,只要能想得到的,法律允许销售的,你在淘宝上几乎都能找得到。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你能看到很多在线下根本想象不到的商品。网络零售丰富了商品种类。还有一个原因是市场规模的扩大,淘宝是一个上千万卖家和四五亿消费者的市场。

 

所以,一方面是交易费用的降低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这两股力量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中间还会有很多非线性问题。

 

两年前去新疆喀什调研,相比一二线城市,在那个地方人们能够买到的东西很有限,但是在淘宝上没问题。这不仅使他们成为消费者,更可能提高他们的网络运用能力,成为商品的供应者,将原来网上没有的东西也供应出来,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非线性的结果,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是会有更广泛的买家加入进来。原来因为交易成本过高,使大量的个性化的极小批量的商品没有办法加入交易网络。同样,也有很多消费者因为地处偏远或交易能力不足而无法交易,就跟刚才说的喀什那个地方的人们一样,这就使得更广泛的消费者也加入进来,形成对交易增量的贡献。

 

我想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偏远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绝对意义上的偏远,比如说像喀什那样的地方,那是地理上的绝对意义上的偏远。其二是相对意义上的偏远,比如多年前的一篇论文曾谈到过一个问题,即销售婴儿用品的网站,是在年轻人聚居的地方销售更多,还是老年人聚居的地方销售更多?一拍脑袋的想法当然是在年轻人聚居的地方销售更多,但结果恰好相反。为什么?因为在年轻人聚居的地方,线下店因为有规模化需求已经形成较好的线下供给,而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因为需求不足而缺乏线下供给,只能通过线上满足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婴儿用品需求者也是“地处偏僻”。因为这两个因素,绝对偏远和相对偏远的叠加,使得原来很多不能够加入消费网络的都能够加入进去。这是第三个原因,更广泛的卖家。

 

此外,还涉及其它一些更加深度的分工。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点是因为交易费用降低,人们会将一些原本自给自足式的劳动转变和外化为新的分工,比如越来越兴隆的外卖,原来至少要去买个方便面煮一下,现在都不干了,直接叫外卖。这就增加了商品的供给。第二点是许多纯粹个人情怀和个人兴趣的东西,也放到网上去交易。原本由于线下本地具有相同爱好的太少而不经济,但在淘宝上有四五消费者,哪怕万分之一的人喜欢它,也有四五万潜在的消费者,哪怕十万分之一的人喜欢它,也有四五千潜在消费者,完全可能将个人情怀和个人兴趣转化成新的生意。

 

所有这些原因和因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网络零售对经济增长的增量的贡献。

 

这些原因和因素为什么可能?目前来看有两点非常突出。首先是网络零售这样的新经济架构在新的基础设施之上,架构在新的商业基础设施之上,即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终端,以及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服务。以淘宝为例,去年“双1196%的交易通过云计算完成。淘宝上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这些都是新的商业基础设施。其次,一个重要的趋势是,新经济不仅基于上述新的商业基础设施,还基于在线社交、社群和社区之上,这对于交易的促进作用也非常大。或者说,在线社交、社群和社区也是新商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总之,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特别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的研究课题。

 

梁春晓:我想谈一下我理解的三维长尾。盛洪教授刚才的解读是从地理空间解读的,因为地理空间本身就是三维的。但是刚才您介绍的时候,我脑子里呈现的是另外的理解。现在一般讲的长尾有两个维度,下面的横轴是商品品种,按照交易量从高到低排列,比如某部电影卖得特别火,就排在前面,某部电影只有三五个人看,就排在尾巴上。但是,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较低交易量的商品可以加入交易,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较低交易能力的交易者加入了交易,这是人的维度。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们更有机会加入交易;或者某人有电话、能上网、能开车,具有较强的交易能力。总之,或由于地理位置,或由于交通工具,或由于其它各种能力的原因,一些人的交易能力可能比另一些人更强,更容易加入交易网络。同时,也有很多人或由于地理比较偏僻,或由于技术手段比较低,或因为其它各种原因,交易能力是比较弱的。由于新经济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可以使较低交易能力的人群也加入交易网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很赞同三维、立体的长尾。下面两个横轴,一个是商品品种,一个是交易者,纵轴是交易量。而且下面两个横轴的交易品种和交易者之间还可能有交互作用的,因交互而产生的交易量可能更加不可限量。

 

[ 梁春晓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本文为作者2016927日在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天则所举办的「新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沙龙」的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2016-10-14

中评网-与天则云思同步首发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