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预告

天则所学术活动筹款项目:《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经济学研究》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4-06-02 累计浏览



天则经济研究所是一家非政府非营利的学术机构,它的产品就是知识的公共物品。所谓“公共物品”就是不能排他地占有与消费的物品,虽然对社会和民众很重要,但不能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市场规则获得抵偿成本的回报。所以,我们希望愿意支持我们的学术活动的人解囊相助。下面就是我们目前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部分项目。


第一项:《寻租理论与反腐研究》研讨会........................................1

 

第二项:《中国改革的转型建议》研究..........................................3

 

第三项:《探寻中国宪法审查的突破口》研究....................................4

 

第四项:《中国医疗体制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方案》研究.............................7

 

第五项:《中国行政部门配置资源的效率与公正》研究.............................15

 

第六项:《天则学术思想系列》(英文)........................................23

 

第七项:《计划经济史》研究.................................................24

 

第八项:《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经济学研究》....................................27



您可以对上述的一个或多个具体项目进行支持,也可以不指定项目对天则所进行支持。

第八项:《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经济学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城市空气质量是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整治城市空气污染不仅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学术界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中国政府重视空气污染问题,20004月曾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他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也日趋完善。相应地,学术界对空气污染的研究增长也很快。尽管社会各界对此问题都相当关注,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如雾霾等仍很突出。公众要求政府尽快解决问题的呼声愈发高涨。

 

越来越多的中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大气污染问题。李达和王春晓(2007)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三种大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以及环境管理水平与大气污染物之间呈较强的相关性。於方(2007)等指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是环境污染损失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度最大、最具争议性的一个问题。周曙东和张家峰(2010)则利用江苏省的数据,探讨了大气污染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大气污染物与企业总产值呈同方向变化,产值越大,污染排放量越大,不同行业在大气污染排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论对于污染监控具有指导意义。钟娟和魏彦杰(2011)进一步研究了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发现能源消费强度和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二氧化硫排放的关键因素。上述文献的一个共性是,大都运用主流经济学分析工具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后果进行研究,而对于公共政策方面的关注不够充分。

 

相比之下,国外围绕清洁空气展开的经济学研究非常丰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很深入和细致。这些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测算各类环境管制措施包括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实施的效果,Henderson1996)、Becker and Henderson2000)、Greenstone20022004)以及Davis2008)等均属此类;第二类涉及到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如对儿童和成人死亡率的影响等,这方面的研究包括Chay, Dobkin and Greenstone2003)、Chay and Greenstone2003)以及Currie and Neidell2005)等等。这些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以及《政治经济学杂志》等一流期刊的文献表明,空气污染的研究不仅重要,而且也是主流经济学家持续关注的课题。

 

国外发达国家在清洁空气的实践方面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美国环保署(EPA)于上个世纪70年代推出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由于该指数能够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易于理解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因而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我国也制订出了类似的空气污染指数,并已实施多年。国内研究文献显示,目前中国学者似乎更热衷于探究大气污染源的成因及其危害方面,而围绕空气质量给出的公共政策建议却不多,应用经济学手段展开的有深度、成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项缺憾。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体现在,理论上探索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途径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治空气污染政策措施的优先秩序,阐明相关措施的公共政策涵义;实践上总结和评估我国城市现行的空气污染控制体系,并通过若干案例说明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意见。

 

意义体现在,丰富国内经济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积累,深化我们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认识。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已为学术界所认识和强调,解决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迫在眉睫。由于空气质量的纯公共物品属性,因此,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公共政策,解决长期积累的空气污染问题应该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到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本课题研究拟围绕两个中心议题展开:一是,有关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成本-收益分析是如何进行的?结果怎样?二是,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相关数据中,哪些是有真正价值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追问,我们将回到政策层面,即在整治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场合,哪些事情是政府应该做得更好的,而哪些事只需做好即可?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找出整治污染的政策优先秩序,并给出事件的轻重缓急。这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基础。

 

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既能满足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知情权,也能推动地方政府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即可统计出全年的蓝天数,而这是入选全国卫生城市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按照目前中国的组织人事体制,这是一种积极的奖励机制,因为如果顺利当选全国卫生城市,那么,地方要员升迁的可能性便加大了。因此,地方政府的这些努力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些作用从成本效应的角度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率,却未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

 

不过,即使我们暂且不考虑成本问题,各地政府的“蓝天计划”仍存在问题。例如,最近有中国经济学家参与的一项国际研究表明(Chen, et al., 2013),政府推动的环保行动存在虚假的成分。通过对中国多个城市的跟踪研究,那些处于全国卫生城市临界位置的政府,会有强烈的动机操纵环境监测数据,通过篡改蓝天数目从而入选全国卫生城市,而那些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的城市则没有这样的动机。用这些研究者的话来说就是,这里存在一种博弈,而这种博弈的结果无益于空气质量的改进。此时,政府要做的便是修改博弈的规则,令各方的行为有益于空气质量的提升。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和检讨政府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努力,既要总结实行多年的空气污染指数公开发布的制度,也要反思全国卫生城市评选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这是遏制当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蔓延,改善空气质量的切实步骤,也是制订公共政策的前提。

 

具体地说,本课题将研究以下几个难点问题:

 

一是,微观博弈问题。如前述,无论是官方媒体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还是以全年蓝天数为重要依据遴选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都是政府整治环境质量的努力。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全面深入的探讨,我们的研究首先是要找出现有空气质量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并设计出有效的经济机制来加以克服。

 

二是,空气污染源的整治问题。城市空气污染主要由移动污染源(如汽车尾气)和固定污染源(如工厂排放)引起。这其中,移动污染源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减少移动污染源造成的危害,国外发达国家已有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问题的关键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成本负担问题,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例,大量证据显示,近期北京的雾霾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含硫量较高的汽柴油,为此,政府已明确要求汽柴油的供应商降低含硫成分,提升油品质量。假定这些要求都将付诸实施,那么,油品成本的上升必将以价格上升的方式传导到最终消费者身上,这显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纯公共物品上,政府和消费者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怎样的制度安排可实现社会最优,既重要,又颇有研究难度。

 

三是,政府应该怎样推行“蓝天计划”。从经济学角度看,空气污染属于典型的外部性问题。一般认为,对于空气质量这样的纯公共物品,私人是没有动机提供的,也就是市场机制是失灵的。于是,政府提供此类公共物品也就顺理成章。然而,即使政府强力介入环保领域,干预的效果也不应盲目乐观。因为公共物品供给中会出现难以矫正的“搭便车”行为,而其他败德行为也会使政府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大打折扣。这一问题无疑也是本课题不可回避的理论难点。

 

四是,其他深层次问题。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涉及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等深层次问题,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城市空气污染实际演变成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问题的复杂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既包括了对城市大气固定污染源的整治,同时也涉及到移动污染源的治理。

 

对我国现行的城市污染控制体系进行检讨,指出存在的问题,其次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例如,中国官方公布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做法已经多年,如此大规模的环保行动的效果却很少有质疑。毕竟,政府改善大气质量的所有努力最终都可由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动来衡量。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不仅决定蓝天数目的多寡,而且还在政府推动的另一项环保行动,即全国卫生城市的评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通过分析空气污染指数以及这一指数与全国卫生城市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对政府综合整治大气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影响空气质量的诸因素,依贡献大小依次排队,最后给出整治措施的优先秩序。

 

选择中国城市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城市空气污染方面的数据较易获取,除去公开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以外,环境管理部门在许多城市都设有空气污染监测站点,这使得我们今后收集、整理和分析污染数据成为可能。由于本课题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因此,数据的可获得性成为我们开始研究前需要考虑的。

 

本课题将始终贯彻这样一种研究思路,即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管住污染的源头。也就是说,对于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总的解决思路是,既要防,更要治,而且是从源头上治。目前,中国一些城市出台了许多针对空气质量的管制条例,但多数强调了防,忽视了治,这显然有失偏颇。空气污染的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既要有环境管理部门的积极推进,又离不开相关当事人的参与;既要有法律手段的强力介入,也离不开经济手段的有力支撑。具体地说,关于防,我们要通过长时期的数据观察,揭示出媒体发布的污染指数和卫生城市评选等相关行动对于空气质量改善的作用,检讨并核实这些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政府对空气质量的干预措施。关于治,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善相关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引导其自愿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技术进步的推动。无论是防还是治,这其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经济学问题。

 

为落实上述研究思路,我们需要分析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诸因素,将这些不同因素进行归类,从中找出关键因素,实施有的放矢的治理。

 

本课题将以环境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的背景下,结合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数量经济学等分析手段,这也是目前国外学者研究空气污染问题的主流方法。我们将分析和评估空气污染指数以及全国卫生城市评选等政府环保行动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找出导致空气污染的关键因素,探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的优先次序。

 

从理论角度看,本课题创新之处体现在,我们试图将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应用到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的实践当中,分析实施多年的空气污染指数以及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对于提升城市空气质量的成效和经验,反思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公共政策依据。从实践角度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而言,我们面临着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的巨大压力,因此,来自中国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极具代表性和实践性,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治理空气污染提供新鲜的借鉴。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进度、成果预计去向

 

【计划进度及预期研究成果 18个月为限】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形式

1

2014/12

项目准备与开题

开题报告

2

2014/7 - 2015/05

空气污染: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论文

3

2015/1 - 2015/8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成因与对策

论文

完成

时间

成果形式

预计字数

2015/12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经济学研究

研究报告

2.5(万字)



上述计划进度是按照整个项目进程中需要完成的学术论文划分的,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外出调研以及就项目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召集的小型研讨会、咨询会等等。

 

作为一项学术研究,本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将及时投往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争取发表。本课题的报告将放到互联网上公开发表,也可以书的形式出版。同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会及时通过大众媒体传播中期研究成果。

 

五、经费预算

30万元。

天则所自主研究计划已支持10万元。

 

天则经济研究所的账户信息为:

 

账户名:北京天则所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招商银行双榆树支行

账号:861583611510001

支付宝账号为:xueruijie@unirul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