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文章
    附加文章

人口红利消失后的中国(专家评议)

2013-08-02 累计浏览

张曙光:好,下面我们请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田岛俊雄来评论。
俊雄:今天上午曙光教授突然通知我今天的双周研会来参加评论,没有什的准在抱歉。但是我来中国之前,用2010111日人口普的最新料,不是使用旧料,描中国人口金字塔。今天用些最新讨论中国人口问题
首先,祝所成立20周年。早在90年代初我采访过在民族文化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没想到今天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开玩笑的。20083月份,我在天357次双周研会上做过类似的告,正好在座的九杰教授做评论。我的上次目是《刘易斯折点前后的经济与社会——和蔡昉等点》,主要讨论刘易斯人口拐点的问题,但是也讨论过人口问题。当预测2013年中国可能通过历折点。其,杜早在90年代末预测过现在的情况,我认为不是人,就他是最有远见的人。
为什么我主张2013年前后中国可能通过历史拐点?刚才王教授介绍的那样,正好人口红利失去在2013年前后。我们一般认为日本早在1960年初通过刘易斯转折点。5年前在中国有两个观点,路易斯区间的概念由蔡昉提出的,还有准拐点的概念由王诚提出的。总之,一般认为2010年以后中国通过历史转折点。但是在农村还有很多四五十岁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中国的高齡化社会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非常严重的。
我今天凌晨从西省林地区来的,因北京地区昨天下大雨,所以我航班到半天。林地区很有特色,原来的革命老区,比较穷但是最近石油、煤都比丰富的。所以年人都外出去打工,村只有386199,几乎没有年人。在村比城市早入高化社会,是非常重的问题。我首先要讨论这问题
这是我们简单利用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来描绘的金字塔,很明显,三年前1014岁的人正在进入劳动力市场,现在三年前的5559岁的人正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者的人数超过前者,所以2013年前后中国进入劳动力负增长的阶段。这是没错的。
还有日本的人口金字塔,是我们日本政府统计局去年11月的预测,6065岁的人最多,算人口高峰。我们叫团块的世代,都是1949年前后出生,人口最高峰的年代。我们团块的世代在60年代初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某种意义来说,日本60年代初进入刘易斯拐点以后,也继续享受人口红利到1990年代。这是我们用统计数字很简单地来算。日本的情况是这样的,倒金字塔,好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样子的。一般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人口变动不会那么大。日本的现在是中国二、三十年后的事情。
90年代我们开劳动力减少的段,正好日本泡沫经济结束,入我的“失去的20年”到在。去年我日本公务员的工下降7.8%,国家整。我们东京大学教授的工减少6%是没想到的事情。但是二、三十年后,中国也迎接段,你有思想准备吗
王丰:机很有相似性,就是中国也是经过了一个高速增段,而且了有很多泡沫,与人口化也接。我希望不会像日本那
俊雄:,我也希望。前一段时间我参加国内的一个服务业研究目。今年入第二期,我打算负责理服社会化与来自日本的经验课题。某上来,中国的问题将来越来越重。所以我是根据日本的经验对经济方面的问题加以分析,同条件允,政策上提供一些建之,我希望中国以日本的经验为鉴
我是刚刚西黄土高坡来的,请问现西的村雇工劳动力到底多少一天?
王丰:一天120
俊雄:差不多。5年前,北京麦当打工的工145块钱在多少?
王丰:个我不知道。
张馨元(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在长春去年8块。
俊雄:原来比便宜,但他们这几年劳动力生率提高了没有?估麦当的生率没提高,民呢?没有多少提高吧!
情况是这样,服务业劳动力生率提高大。是一个大问题
此外我们这几年一直研究水泥问题201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本叫《中国水泥展》。请问中国在的水泥量一年大概多少?
张曙光:水泥产量大概占世界的百分之四、五十。
俊雄:2012年中国年水泥22亿吨,人均接近2吨。我看一下日本,然在日本2011年大地震以后稍微有新的需求和展,但2012年不到6000万吨。日本最高峰是1996年,那候接近1亿,但人均远远不到1吨。
王丰:在中国,整个模要大很多。
俊雄:全球一半以上的水泥生。某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一个象征性的数字,到都有住房建。台湾到达高峰比日本早,最高水平是1993年左右,以后始下降。目前中国国民收入上的投率大概有多少?
张曙光:按照统计局的数字,资本形成率相当高。
俊雄:48%左右,消率呢?差不多一49%左右。们经济学者来是非常异常的象。但是有可能是有中国特色的象,?日本目前的投率只是20多个百分比,差不多等于折旧部分,新增投几乎没有的,更新性的需求比多。是我日本目前的社会。所以消率差不多80%比中国多,中国只有49%。中国水泥生全球一半以上,是非常异常的。
中国上就要劳动力减少的社会,经济8%7%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原来8%的速度不一定是正常的。所以下降到5%~6%,大量的水泥设备么处理?是亟待研究的大问题中国投率那高呢?到都有土地建或者开发商盖高楼,有高、高速公路、等等,速度太快,所以水泥生产过多,一下子就下降了,或者慢慢下降,那剩下的设备以后到底怎么处理?
“九五划”以后,大家都讨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1995讨论这样问题,到在已经讨论接近20年了。尽管这样,我是希望中国展,要避免经济过热
我的言完了,谢谢
张曙光:好,谢谢!
徐滇俊雄先生的,有两点我想提出来探一下。刘易斯拐点在学上是有准定的,它在数学上有两点,第一点,边际劳动产出在没达到刘易斯拐点的候就必须变正。所以说现在不正,一点是没法去推翻的,没到之前就必须变正,然后才到刘易斯拐点。在我们还是零,就是抽出劳动力,农产出不下降。第二点,达到刘易斯拐点,我大量的数学模型、大量的论证,它的基本特征是村基本收入和城市最低收入没区,所以它就已完成了劳动力二元经济移,已没有激励机制大量城了。请问到春,大量民返象本身就明城收入差别现在高到2.2倍,民在不到,他要城。而个要把他两个的收入差距小,要很长时间。所以从数学方面来解,刘易斯拐点远远没到。两点同有人,世界各国在农业上的劳动力,美国不到1%,日本是2.2%,中国是多少?32%在再把32%拿掉其中的在村的二、三产业才我了,把它拿掉仍然远远大于世界各工国的平均。我要拿到劳动力的占比下降到20%左右,我可以讨论中国是否接近刘易斯拐点。在之前,在数学上是完全没有必要讨论问题,没道理。有很的路要走,而在急于提高最低工资线置各的就的名堂,不利于中国的城化、代化,不利于帮助中国落后地区民就
榆林、鄂尔多斯出现的情况不能代表广大西部地区,因为这两个扬眉吐气啊,资源非常好,有羊毛、有稀土、有石油气,所以它就走畸形了。像鄂尔多斯,盖了个鬼城。我到那儿去一看,别墅一片,我说你有必要来这么多吗?人家老板说,徐教授,你来送你一套,你来了之后人全来了。我眼珠子一瞪,我说我神经病,我在北大讲课,来鄂尔多斯睡觉,没有可能嘛。所以这些是个例,但是它绝不代表中国模式。
第二,你研究水泥行非常好。水泥行业实际上完全是跟着建筑走的。在中国我们经过核算,在城全部的住宅建筑面,是126~136亿平米2012年底的数字。而如果中国在2030年人均住房面达到30平米,在日本人均建筑面45平米,我达到30平米,与日本50%的差距,我需要280亿平米,在有的基上几乎要增加150亿。而个我想提供俊雄先生,水泥大有可啊。不是说过剩了,而是不。而中国在的问题富差距太大,有1亿高收入群体,不可以房,可以10套、8套,12亿不起房,所以整个平均数非常之低。但是另外一方面,大量空置房。是我需要通税改、金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来克服的问题,但是与水泥行应该说在未来相当时间还要大展。当然我的不一定。具体的些数字以后如果有趣,我可以提供你。
王丰:在博源基金会讨论会的候,国院研究中心刘世也做过对不同部的分析,他当没有全,但是认为6%是很有可能的。当然一、两年之内。另外他感到几个,我想大家可能看到他告,他2015年的候,我的住房建设应该就到了。我不知道他是怎的,因到我在珠三角、三角、北地区人均的高速公路、路的密度已达到了达国家的水平,就是他也做了剩的分析,所以他对经济的潜力是通不同部的分析做的,但是他没有详细。他住房、基这牵涉到水泥,他认为是存量很大的。
俊雄:,我们讨论流量的同讨论存量问题
王丰:但是才徐教授也注重存量。
张曙光:下面请熊必俊教授来做评议。他是我们经济所的,现在是社科院老年研究会的会长。
熊必俊:我先简单一下吧,我可能是到会年最大的,我86。我是经济研究所的,从1982始国老年大会候,因我在经济所,所以我知道,后来我就把个作我研究的象,从1982年到在,我研究的就是问题
我想因我研究老年学将近30年,我本人又是一个老年人,所以我参加个会本身就是向我中青年学者学的,因老年人来有他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想通自己的看法来我自己的感想。
研究老年问题的,才徐教授到了,经济所的都是一些经济专家,但是我不是学经济的,后来在经济所工作了就接触了个,我在的专业就是研究老年经济学。我简单说一下老年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它研究两个问题。第一问题就是,在人口老程里面,老年人怎么样持他的收入,怎么样来解决他老年的一些问题。从宏,要解决一个老化与经济么样才能协调发展,所以问题本身我是从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可以这样说吧,因是离休以后才全力地做个,原来是余的,所以就更多地从一些文章、国内外的动态来研究些。至于其它的方面就不了。我想今天就大家
我的目可能与在的目有一点不一,因为现人口利的消失,才徐教授提到了,一个提到他不同意蔡昉的,我是第一个反蔡昉的,因他是从传统人口学的。传统人口学化就是来了几个挑,第一个就是劳动人口下降了,第二个是老年抚养比下降了,有第三个,就是经费问题了,所以他认为们开始也研究问题。可是在老程里面,30年里面,不管从合国、从世界组织到老龄问题候,都提出一个新的点叫什?老化既是挑,也是机遇,是国。另外,世界组织提出来,生育的下降与寿命的延是二十世大的两个成就。用几句来看蔡昉的法,我就有点不同意了。?因得他系就是才徐教授的,他是从国外引来的,所以我把国外怎样开始的、我国内怎样发展的来大家做个汇报
联合国人口基金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统计学两种潜在趋势的必然结果。”这就说明人口老龄化是必然结果,而后来我们进一步提出来,就是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像非洲,他现在还没有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但是在发达国家,基本都是老龄化国家。所以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本身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我们国家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些数据我们就不看了。
传统经济学着重研究人口构成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假设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不考虑别的,只考虑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单一用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劳动年龄比重下降了,总供养比上升了,这样来审视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并且把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66.6%,总供养比低于50%作为人口红利的标准。如果说劳动年龄占了66.6%,甚至更多,供养比变成2个人供养1个,那这个就是人口红利。蔡昉讲来讲去就是讲这个,没有谈其它的。所以说这样的话,我们的人口红利要在2015年关闭的结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预测的。
刚才王教授提到李克强讲的这个话,我看到了这个报告,在18大以后开政治局工作会议的时候,李克强提了这个。他说我不完全赞同人口红利消失的说法,到2030年我们还有9000万。
王丰:他不了解人口利的定,所以他会讲这样
熊必俊:啊。但是,我后来么这样讲呢?他的不是1559劳动,他的是1564劳动,那我就可以这样看了,那你人口单纯用数量比例来看的,那确是我没有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的,不是动态的。人口老化低于个,所以国上成了共了。但是社会上战谈得多,?因挺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对机遇看到的比少,因此生一度。如果的学者不全面地分析而提出问题,因人口在深入展,最后要到少生,是个展,你不能取消。如果只是单纯地从老年人口的数量与比重来算的就是一的。而且本身用劳动来算的,他把定点定在1559个上面,而且我人口寿命在延,将来退休年必然要延。如果要延64,那人口利就可以延2030年。在好多国家已把退休年提高到67了,那66的人就劳动力,所以说这是一个动态的。即便从劳动本身来,它也是要根据人的期寿命延来适当地提高个。
我再一个例子。法国是1850入老年型社会的,到150多年;日本1970入老年社会,最后而且也是最快的。但是我看老化并没有把法国和日本拖,所以问题本身,美国有一个文章很重要,它美国被老化拖,它就是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了,不要那劳动力了,甚至有很多用机器人代替了,那你劳动力年数量看,那不直就是笑
简单一下解,把国外的情况大家简单地做一下介个概念是1997年美国提出来的,合国后来就引用了,我们现在国内外媒介已运用“人口利”、“人口利”和“人口机会之窗”的法不一,但是法已经统一了。
世界行也有一个告,它在“人口型的机会”中提出,有些国家“随着生育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化,15~64人口比重上升,将在数十年中为发展中国家辟机会之窗——他可以利用个窗口来赶上并提高所有人的福利”,但是“当劳动者年老之后,赡养率将再次提高,机会之窗就关闭”。
2004929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会出现劳动人口比重上升,供比下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大好机会。达国家,扇机会之窗正在关闭,但大部分展中国家,窗户还开着。告呼吁各国极迎接老化挑,不要机会之窗关闭
对于我国的“人口红利”我国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的论述是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老年负担系数和少儿数相对较低,劳动力人口因为负担较轻而可能参加积累以促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可以将人口转变中迎来的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人口红利时期,或者称为机遇发展时期。我们同意这个说法,但是人口红利到底应该怎么说,不是一种说法,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可以提出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是只把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作为人口红利的话,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静态的,不考虑别的。
“人口统计按其性划分,有反映一定点上人口数量及构成情况的静有反映在一定期内的人口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程的动态。”当前在不考人口自然变动(人口量提高、寿命延)和社会变动劳动率提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动态的情况下,以一成不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和判定的“人口利”,我称之“静人口利”。
“人口利”提出疑,我也简单列了一下。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在《人口增长经济学》中强调:“一个名符其经济学家必注意到人口影响的模和重要性。并且,如果几个影响同起作用,他就必须关心整体的影响,而不是在假定其他量都不的情况下,只心某一种变量作用的大小。这种全面估价,需要研究量之的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量的相互作用。”他的意思就是,作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能只看劳动人口年比重。
还有美国著名老龄化经济学家詹姆斯•H•舒尔茨,美国原来的会长,他出了一本书《老年经济学》,我第一个翻译的。他就不主张单纯用供养比审视老龄化挑战,认为这种分析有片面性,容易使人误解。他在2001年进一步指出:目前有关人口变化的经济意义评论中,大多是从人口统计学方面进行解释,对相应情况的经济学分析却几乎从未涉及,运用这些比例要非常谨慎,因为大多数公布的供养比都没有考虑到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会降低供养的负担。如果只看劳动力,10个劳动力管2个老年人,你说这是可以的。如果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个劳动者管1个老年人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按发达国家来看,它早已经超过人口红利了。他还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像那些单纯考察供养比就报告坏消息的预言家们想象的那样糟。其次,与其他领域的社会政策一样,哪怕经济增长率仅有较小的提高,也会对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起到潜在的重要调整作用。”
老年学家邬沧萍教授也个,他到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除了劳动力数量的供劳动率的高低、金的供产业结构、市需求等等。人口年龄结构的化并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因素。
2009年在法国召了“第19届世界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大会”,它的的议题“从‘人口利’到‘寿利’的持续发展”,强调“老化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体,如果引和利用得当,寿将会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引擎。单纯把老年人口看成是经济发展‘成本’的做法早已过时,无是通过调整就和再就政策,而推退休年,延‘健康老段,展老务产业,拉内需,让长寿和社会累和谐统一,那就是‘人口利消失’的假以最有效的反”。个会是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在一起召的。
一下于落科学,用“动态人口利”促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看法。我提出来的什动态,就是要多方面,凡是对经济有影响是哪些。
科学的本和核心是“以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篇文章就是以人的全面中心提出的“动态人口利”,定:依靠人的全面展、充分利用提高人口素、延长预期寿命、提高劳动上限,提高劳动率、展高科技、开发老年人力源,不断提高国家、社会和家庭化的承受力,“动态人口利”之窗就可以长开
第一,施科教略,促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化的承受能力。方面我就不多了,咱们经济讲个。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应该注意了,展教育。
第二,期寿命延提出,要提出健康的期寿命,使老年人的期寿命以死亡为终点,而是以他劳动为终点。这样就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所以老年人是富,你要有健康就是富;如果是病人的,久病床前无孝子。那你没法。
还有,我们不应该完全用GDP来看发展,应该改到用人力发展指数。人力发展指数现在在国际上已经用到了。现在我们的人力发展指数在100多个国家里面处于第89位,是很低的。但是你看它的人力发展指数,第一个就是人的预期寿命,看你这个国家预期寿命有多少。第二个是上学的时间。第三个,人均GDP。用这三个来衡量的话,在社会发展里就比较全面的,不单纯是强调GDP
当然从经济点看,劳动源是最重要、最宝的,我也是这样看,但是劳动源不仅仅劳动力的数量,要看劳动力的量,特是健康技能,才有个思想。原来寿我就不了。
美国《未来学家》在《寿命延类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强调:“人口健康寿命延,将延工作年限,而不会改固定的童年时间和培训时间,因此,工作年限与寿命的比例将增大,劳动力和生成本会下降。通降低非生产时间在生命周期中所占的百分比而提高生力。”
第三,提高全民素在《十二五要》中也提出了,里就不了。《十二五划》提出“人均寿命提高1,(2015年)达到74.5”。如果我随着期寿命提高,把劳动上限从《十二五划》起个“五年划”提高1,到2035年提高到64,届劳动人口比重从58.1%上升到71.5%,增加7.2个百分点;比也会从72.2%下降到53.2%,使“人口利期”延2030年以后。那也就是李克强讲的那个。如果不延那也就没有了。在我所有的五年划当中,只有今年提出了应对化挑开发老年人力源。也就是,老年人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那就应该这样办
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大会”把“老年人与展”作。以“健康、参与、保障”主体的“极老化”是世界组织为应对化挑向大会提出的建,后来大家知道又提出来一个“健康老化”,老年人把健康入老年。后来又提出了要“极老化”。“极老化”是什意思?“健康、参与、保障”,就是老年人健康了,才能参与社会,这样也就增加劳动力了。
德里老龄问题动计划》呼吁各行和各阶层变态度、政策和做法,以便发挥化的巨大潜力。《行动计划》着眼于人力本—年并不一定意味着“依”或“没有生力”。一个人不会在60岁时转为借方。健康、就、生力在决定人口担方面同重要。凭借良好的社会政策,包括老金和生服,可以将老化人口视为第二次人口利,而不是担。
我就讲这么多,因我感到提个人口利消失好像有点咎于老化,问题本身应该正确地待。它既是挑又是机遇,而且我人口利消失的点只了它的挑,没有它是机遇。当然王教授提到了。谢谢大家!
(根据音整理,未本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