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解释网络

主讲人简介: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600期]

用网络解释网络

时 间: 2018-07-13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姜奇平

主持人: 蒋豪

评议人: 陈禹、王俊秀、张曙光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姜奇平教授首先开宗明义,他认为“用网络解释网络”的研究,显然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互联网发展20年,而解释网络很多的还是传统思想,也就是说在用原子论来解释网络。网络本来是一个去中心的、扁平化的新的文明现象,但是我们会不自觉的用中央控制、自上而下这样一种管理方式。原子论相当于网络里面的节点,而网络是由节点加上边构成,用网络解释网络和用原子论解释网络,区别在于有没有连接或者说关系的维度,这是我们讨论网络现象这样一个题目的初始原因。

 

他介绍,将互联网这个现象归结为一个学理,是一个复杂性现象。用网络解释网络,从方法论上来说,在摆脱原子论以后,用复杂性观点和方法来看待网络。复杂性的经济研究,有两个学术传统,第一个是最近大家都看到的阿瑟的复杂经济学,他是在用复杂性来解释经济学。另外一个传统就是哈耶克的传统,就是奥派的学说,而他所做的就是把经济学的这两个传统,来自于人文的哈耶克的奥派的传统,和来自于自然科学的复杂性理论的传统,同时往经济学里嫁接。

 

他表示,把奥地利学派和复杂性科学学派结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而人文学科研究更突出了其相关的复杂性,比如熊彼特谈到创新,卡尼曼提到的体验,米塞斯谈到行为,以及阿里巴巴提到的个性化定制,哈耶克提到的自由选择,阿玛蒂亚.森提到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甚至马克思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都涉及到自由这个概念。所以,把奥派数学化,准确的说,是想对自由这个概念提供一个经济数学的表述。

 

随后,姜奇平教授从初始的理性和行为并列概念研究框架的提出、到从二维到三维的知识发现、四维的知识发现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已知、未知到新知、新知的研究发现。他认为,从网络角度看,自由选择在互联网领域的表现,是把社会关系改变了,从原子解放到了关系,关系从公共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私人关系。过去认为的私人关系是低效率的,但是我们发现私人关系的组合,如果有可能充分继承工业化的优点,就是理性优点的情况下,而不像原始农业社会完全排斥理性,可以在更高的水平兼具有农业社会优点和工业社会优点。农业社会优点是个性化定制、高附加值、在家办公,工业社会理性特点绝对的成本优势,把这两家结合起来,就会在更高水平先使人得到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