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悖论——医药价格与保险下自付率成反比的假说

主讲人简介: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

天则经济研究所法律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林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588期]

保险悖论——医药价格与保险下自付率成反比的假说

时 间: 2018-01-12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盛洪、张林

主持人: 秦思道

评议人: 贺力平、邹鸿鸿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盛洪教授首先介绍,《我国医疗体制的理论研究、表现评价和改革方案》是天则经济研究所2017年的研究课题之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保险悖论。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大家得了病可以报销,尽量去多报销或者买一些比较贵的药,这从总体上导致价格上涨,你的药费75%报销了,但是总体上价格也涨了这么多,所以没有很大的意义。

 

他认为,保险制度到底是好还是坏,保险的成本是否大于效用,可以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奈特提出的关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理论,即可用于保险制度的评价,奈特认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类,把同一种不确定性放在一起;另一种方法是专业化,由愿意冒风险的专业人士来处理。

 

课题研究显示,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是,有保险的人有确定的预期,可以在别的消费上比无保险的人多花点钱,区间在5%-13%,我们取了一个中间数9%,买保险比没买保险要在其它消费上的花费多9%,大概是人均GDP2.25%,大致相当于人均医疗费用的44.3%,有了医疗保险制度,除了报销医疗费以外获得了确定性的好处。同时,保险制度也带来了问题。1.道德风险。夸张病情,虚构医药费用,多报销;2.是逆向选择,真正健康的人不买保险,不健康的人需要保险,形成不了一个均衡的保险价格;3.有保险就要有保险公司,还要有相关的政府机构,这也要成本;4.买方垄断,有保险公司以后就是买方保险公司。如果是政府介入到保险领域中,则变成政府是买方;5.推动价格上涨。

 

兰德公司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调查,保险计划对人们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免费跟我们公费医疗是一样的。还有家庭付费的情况,分为自付率为25%50%95%。也就是说,自己付得越少,总医药费用就越高。还有住院的次数,因为免费,住院次数也多一些。用斯勒茨基方程分析,如果价格变了,会对人的收入、购买数量产生影响,叫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假定价格没有变,有保险的人感觉收入增多了,这样就多购买医药产品或服务;价格变了,如果还按以前的消费量,如还是看5次病,要多花或少花多少钱,也可以折合成次数。我们的保险制度和斯勒茨基方程描述的不一样,斯勒茨基方程是假如价格变了以后对你产生的影响,而我们面对的,是保险制度改变了价格,这是核心问题。由于大家都有这种保险幻觉,又愿意买多、买贵,价格也就起来了,量也就大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都有这种行为的时候,价格就变了。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做了一个方程组,这个方程组是用来揭示价格和自付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Pu = (A Q0 )/ (e +αb ) 。自付率(α)越低,市场中的价格越高。前面Pu是有保险以后的价格,自付率是a来代表。我们拿这种方法来作一个估计,保险制度推动我国医疗服务与药品价格上涨了73%,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总体情况下,保险制度下人们比没有保险时多支付了110%的医疗费用,全国范围内,保险比没有保险增加了17068亿元的医疗费用。

 

通过课题研究,盛洪提出两部分改革建议:一是小病(门诊),基本上完全自付,将自付率提高到100%;二是大病(住院)取消起付线。起付线还有一个比较坏的性质,价格是由过了起付线的人定的,一旦过了起付线使劲花钱,间接地把价格抬起来了,不到起付线的人却要按照这个价格来支付。他认为,实行课题研究的改革建议,可实现重大效果:中国现在人均的医药费用,按2014年的数据来计算是2399元,现在我们的改革可以把它降到1298元,如果再打破垄断,可以降到1186元,这样全国就节约了16497亿元的医疗费用。同时,现在的企业负担过重,其中有很大一块是三险一金,保险的扣款,大概是9.5%,改革会将扣款降低到3%,降低幅度为68.5%。人均医疗费用,将从占人均GDP5.08%降低到2.33%,降低幅度45.9%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