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与中国结构革命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574期]

农二代与中国结构革命

时 间: 2017-06-02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刘守英

主持人:

评议人: 李实、吴思、刘守英、李人庆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作为长期专注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专家,刘守英教授首先指出,中国关于农村发展研究,有两方面关注不够,一是结构转变过程,农民从原来的乡村到城市,产业则从农业到非农业,对结构转变的复杂性和突变可能关注不够;二是结构转变复杂性和突变性,中国这一轮的转变是农一代和农二代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中国结构转变导致结构转变革命。

 

他认为,由于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主要还是农民跟土地跟村庄的关系,过去土地关系关注的比较多,农民跟村庄的关系关注不够,村庄作为一种制度,不光是一个空间,村庄对现代化的影响严重被低估。观察中国转型,人离开不离开村是一个关键点,乡村工业化还是一个不离土的工业化,还是在乡土社会。90年代中期开始,农一代引起了结构转变,第一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从东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第二是离村回村。农一代对整个中国结构变革的影响是转变,没有引发整个中国的结构革命,对土地的持有的权利观念还是非常强的,没有发生非常根本的改变。农二代是真正的结构革命,是彻底的改变,跟农一代有非常大的差别,主要的特征是受教育程度高、不回村、不盖房。

 

这种状况带来了村庄制度的巨变,老一代学者研究农村都是以乡村为单位,但是后来整个中国村庄没了,村庄本身有一整套的制度,是一系列的制度支撑着乡村治理,农二代带来的村庄制度的巨变,一个就是人口代际差异的变化,农一代是人走资本回,出村回村,农二代是人走资本不回,出村不回村,中国整个村庄制度的解体跟它有非常大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要面对如何应对农二代的问题,这群人第一不认同村庄,第二肯定选择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可能再回村,这群人对中国结构转变是革命性的。

 

刘守英教授表示,城乡中国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存在第三种形态:乡土形态、完全城市形态、城乡结合形态。而城乡互动作为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应该是相当长时期的事情。与此相应的,需要重新认识农业、农民和乡村,改变农村和城市化公共政策思维。他强调,围绕未来中国转型土地制度改变是绕不开的事情:第一农村土地的制度安排,怎么跟农业经营相配合、第二村庄必然分化宅基地怎么配合、第三集体建设用地必须放,不放就难有良好的城乡互动。

 

刘守英教授最后总结认为,现在我们的对代际差异的认识,对城乡中国形态的认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认识都严重不到位,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乡村,公共政策研究在现有这套制度走下去,政策的效率会越来越低,还有农村土地和宅基地的这套制度在阻碍中国城乡的变革。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