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工人代表制:自赋权行动模式及其“边缘性革命”意义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565期]

中国特色的工人代表制:自赋权行动模式及其“边缘性革命”意义

时 间: 2017-01-13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陈步雷

主持人: 秦思道

评议人: 石秀印、王江松、戴春、常凯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陈步雷教授首先回顾了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劳工维权案例,进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在劳工与资方发生利益冲突而采取的维权过程中,“工人代表制”这种行动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劳工方认可和接受,在维权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他认为,“工人代表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实施了“制度替代、机制替代”性质的劳工政策和劳工立法。他介绍,现代劳动法形成于20世纪中期,其核心、灵魂,是对劳资双方基于经济目的的结社自由和组织权利、集体谈判等集体行动的权利(合称劳动基本权利、劳工人权)加以确认,并转化为国内法上的“法权”,将其实证化。对这些权利,《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作了确认和界定。国基于自己特殊的政治体制,认为自己不能承受上述劳工基本权利、集体谈判所产生的“政治成本、制度成本”。此外,某些经济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牺牲几代劳工的利益,才能完成原始积累;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长期的比较优势,为了维持这个竞争力,可以不搞劳资集体谈判。基于这些政治、经济上的考虑,当然最重要的政治上的原因,我国搞出了对“世界人权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两大人权公约的合称)、国际劳工标准规定的,以及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所通行的劳工人权、劳工政策、劳动立法,进行了几个层次的“制度替代、机制替代”。

 

如此,他认为工人代表制的直接成因,至少有几点:一是工业化大生产的这种生产方式。世界工厂这种生产方式把这些农民工组织起来了;二是,他们在年龄、出身、需要的层次、利益诉求和经验、认知能力等方面,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三是,在信息化时代,学习成本明显较低,青年劳工们基于自身利益需要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等等。

 

但他同时表示,“工人代表制”这种自赋权的行动模式,是“主流”之外、制度边缘的一个实践模式,它有很多局限性,仅能够解决一些程序问题,并不能解决“实体、实质”的法律问题。不应否认“工人代表制”在劳工问题领域所具有“边缘革命”的制度推进意义,陈步雷强调,要真正解决劳工问题,还需要法治化调整和劳动法改革——对劳动关系主体、主体地位的承认;对习惯法、自然法权利的认可,与国家法中的权利关系需要作出安排;公权力应当恪守法治原则,不妨碍劳资当事人的自由或权利。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