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学分制:我的兴趣?我要做什么?——中国高等教育面向未来挑战的解决方案”,是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个问题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557期]

组合学分制:我的兴趣?我要做什么?——中国高等教育面向未来挑战的解决方案”,是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个问题

时 间: 2016-09-09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丁晓良

主持人: 秦思道

评议人: 李宝元、李楯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我就是想帮助中国的同学解决一个怎么发现自己,而且根据自己选择合适发展路径的问题,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觉得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丁晓良教授在课题报告的开始,就表明了研究的目的。他表示,中国的未来教育面临的三大挑战:第一,整个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和高考大众化阶段,和出生人口下降。第二,高等教育不能解决同学们的兴趣问题。第三,素养、能力和智慧怎么培养?这三个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但是回答的并不好,我们想找一个解决方案。

 

丁晓良教授随后介绍了已在耿丹学院实行的“组合学分制。”一、激发同学的兴趣。而且他必须学会选择他的发展路径,并且为他的选择负责任;第二、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是要求和自愿相结合的,这个要求不是期末应试教育,我们过去评估方案都是期末考试占70-80%,现在耿丹学院是完全倒过来,期末只占20-30%,以过程为主。

 

他认为“组合学分制”还有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耿丹学院的同学在进入耿丹学院之后,有四次选择机会,五条以上发展路径。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选择机会是在第一学期末,同学们不管选择什么专业,当然艺术和普通大类,入学考试是不一样的,这个之间不能切换,除此之外都可以切换,没有强制调整。第二次选择机会是第一学年末,同学们可以有第二次选择机会。第二个特点,我们要求从从第二次选择机会开始,都要有GPA要求,就是过程管理,宽进严出。第三个特点,整学年切换,除了第一次之外都是第一学年末、第二学年末、第三学年末。通过全英文授课,以提供素质教育养成为第一特色,帮助同学实现三个转变:从少年到负责任的公民;从盲目学习到兴趣导向,到人生规划;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到研究导向学习。

 

丁晓良最后表示,通过集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赛马机制,耿丹学院为未来的定位找到了方向,就是成为为学生提供能力、素养培养、激发智慧服务的平台。他强调,这种定位的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肯定。

 

评议阶段,李宝元教授认为,学分组合制在耿丹学院的实践, 有可能是撕破传统官本位、大一统教育的一个口子,成为改革的切入口。李楯教授则认为,教育目的是给每一个人的人生奠基,培养和人相处、和人合作、会学习、会生活的人。要做到这个的前提是教育独立,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和我们以往的教育,培养接班人,和筛选培养人才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么多考试是在筛选人才,而不是在培养人。我们在做人与做事的教育上是有很多偏差的。相当多的学生对学习就没有兴趣,如果我们改革不是全面的话,我们这些问题就永远不会解决。

 

盛洪教授表示,中国的教育体系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成为统治工具,就是我们现在的执政党以为通过教育,向学生灌输他希望灌输的那些东西,一定会有利于他的统治,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实际上教育要获得的是真实的知识,不是假的知识,而你用假的知识不会做出非常正确的判断。第一,不可能造就出真正的人才,包括我们认为的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第二,他不可能使得这些学生真心相信他们学那些东西和形成一种诚实的品质。他们学到的是虚伪,学到的是说假话,学到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公正。最聪明的做法是让这样一个大学真正能够有非常自由的学术和教育空间,不应该有各种各样的政治禁区。

 

参会的其它学者和与会者,针对中国教育问题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