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则影响
    天则影响

秦晖:警惕地方政府以规模经营之名“圈地”

2015-11-30 累计浏览

 

 

【财新网】(记者 周东旭)“我并不是有些人讲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土地问题的清华大学教授秦晖首先做了一点“澄清”,紧接着他指出,土地的配置要考虑公共性,但是,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存在扭曲。

 

1126日,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破除土地领域资源配置的行政性垄断》研究报告,在发布会上,秦晖发表了主题演讲,直陈当前土地改革的“老问题”与“新动向”。

 

近年来,越来越强调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体现出令人担忧的新动向。在秦晖看来,当前政策似乎是在用政府强制手段推行所谓的规模经营,进而实现新一轮“圈地”。

 

秦晖介绍,最近一些地方领导对延长土地承包权意见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看法就是延长土地承包权妨碍土地规模经营,所以“土地承包期不能再延长,或者土地权利不能进一步交给农民。”。简单说,就是妨碍“圈地”。他们认为,中国搞规模经营,就要缩短年限,把“永久不变”解释为制度的永久不变,而不是地块的永久不变。

 

规模经营也是一些农业大型公司乐意看到的结果。秦晖讲述,前年某国际知名大型农业公司来华时曾表示,中国之所以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因为农民太多,小农太多不容易管理。如果把土地都交给他们规范经营,只要十个同等规模的公司,就可以经营好全中国土地,也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虽然很多地方政府的做法与主张,并没有极端到与该公司一样的程度,但在秦晖看来,二者的逻辑一致。

 

关于土地权益争论,先前大致有两种通常的指责:第一,如果土地私有化,或者把地权交给农民,就会导致土地兼并,导致无地农民出现。第二,土地掌握在国家手里,会给农民提供所谓的福利保障。

 

“这两个说法毫无道理。”秦晖进一步分析,地方官员曾经的借口是土地私有会助长土地兼并,现在可以明确看出,“这些人真正担心的恰恰是土地私有会妨碍土地兼并。土地交给农民,就更难把他们赶走,土地控制在官员手里,赶走农民会很方便。”

 

对于这一看似前后矛盾的主张,秦晖说,“他们实际是否定了长期以来自己所秉持的反土地私有化理由。”另一方面,不搞土地私有的主要理由,过去强调所谓公平,不能让农民失地,现在却又强调所谓效率,不能让个体农民“死守”土地妨碍规模经营。

 

秦晖还注意到,中国现在提倡促进土地流转,但是相关论述并没有强调促进土地交易,非交易的流转意味着什么?“当然就是强制性的流转”。

 

秦晖提醒,用政府强制手段人为制造依靠特权的地主,会更糟糕,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带来社会不公平,也会影响政治体制的合法性。目前看来,无论是土地财政告急,还是规模经营诉求,都需要重新依靠强权配置庞大数量的农村土地。

 

真正的禁忌是什么?“是既得利益的禁忌,所以这些人不愿意把地权交给农民,交给使用者。”秦晖说,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土地都应该“交给”它的主人,是使用权也好,是所有权也好,既然是一种权利,就应该得到尊敬。

 

如果土地权利能够真正得到保障,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15年,还是30年的土地权利,秦晖指出,“强制圈地”都不会发生。在这个意义上,只是要把法律上规定的应该享有的权利真正落实,就已经进了一大步。

 

“很多问题大多属于常识性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常识也那么难以被理解。”秦晖感叹。

 

 

20151127

文章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