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府信息公开(2013版)

作者: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累计浏览:

 

——30个省会城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调查

 

 

前言:

 

为什么要关心政府信息公开(2011年)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于2011年开始做政府信息公开的调研。这个报告的起因是多年来我对死刑的关心而来。2010年我写了一篇短文‘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百姓的生命’,其中估计了建国以来因政治原因而致死的人数。我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即死刑的对百姓保密。国家有权杀自己的百姓,其理由只能是因为此人对别的百姓会直接造成伤害。近年来我国人民对自身权利的觉醒十分快速。死刑公开的问题扩大成为政府有责任向百姓报告工作的问题。也就是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于是有了本课题的设立。

 

天则经济研究所一贯关心社会的进步,督促政府改进自己的工作。信息公开显然是政府应该首先考虑的诸多事务之一。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任务。本研究只是一个开端,花的时间也很短,经费也有限。目的是想先找找经验。实际上国内早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且开始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我们想不重复他们的工作,我们采用发问卷的直接调查,收集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感受。这还和天则所所作的政府公共治理评价课题相结合,都用发问卷收集反馈的方法。都是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选了北京,贵阳,银川三个地方做调查。选这三个地方只是为了方便。因为我们和这三处有一些学术联系。我们一共发了46份问卷,前两地各发了18份,银川发了10份。我们给回答问卷的人支付几百元的报酬。在回答问卷中碰到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回答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身份,害怕自己对政府的评论会招来不利后果。说明人们对政府有恐惧感。依靠恐惧感来维持一个政权显然是不稳定的。当前的办法是用加强维稳来维持政权。从现在对政府的恐惧改变到人民当家作主,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做的政府信息公开课题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

 

调查中还发现,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并不很关心。究其原因,并不是对政府的工作很满意,不需要关心。而是关心也没多少用。更何况还可能给自己遭来麻烦。中国要成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现在百姓对政府信息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二种现象并存,说明我们的目标还不容易现实。

 

我们的问卷包括七个部分:干部信息,公共服务,权利维护,行政决策,财政,社会保障。每个部分包含49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可打分从050为最差,5为最优。这七个部分中人们对政府的信息公开比较满意的是社会保障,最不满意的是官员的信息公开,特别是财产的公开。其次是财政透明和公民的权利维护。

 

比较这三个地方的打分,北京和贵阳的评分非常接近。而银川的普遍较高。但是在排序方面三个城市的打分都差不多。比如,三个城市都认为社会保障方面的透明度最高,干部信息透明度最差。但是打分的绝对值银川的都比较高。而北京和贵阳的十分接近。这样的结果给了我们自信。不同的地点对几个方面的信息公开的评价十分接近,说明这个结果是可靠的。因为对同一个社会的独立观察,应该有很接近的结果。

 

在调查对象方面,北京和贵阳涵盖较广。有知名人士,学者,干部,企业家,学生(家长),工人,农民。银川的集中在学校师生和家长,代表面不够广。而且银川的问卷一共只有10份。北京和贵阳都有18份。所以银川的结果远不如北京和贵阳的可信。

 

我们的报告中对以下五方面的信息公开做了专题分析:官员财产公开,政府预算公开,死刑信息公开,计划生育公开,国企信息公开。对每一个方面都讨论了有关的国际经验,调查所得的比较,分析公开的困难何在,以及推进信息公开的建议。

 

遗憾的是我们最初的动机,公开关于死刑的信息,没有什么进展。这方面的信息依然极度封闭,中国一年执行多少死刑,依然是一个谜。过去外媒有过报道,说中国一年执行死刑数超过一万。但此数不足为凭,只能说是道听途说。不过这一年来中国在死刑的执行方面有较大的改进。有鉴于过去执行死刑中,一些发现概率极低的冤案都被曝光(如被害人复活),实际的冤案数可能相当巨大。因此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的审批权,修改了死刑适用的法律条款,减少了死刑的使用范围。有人估计,由于这些改进,中国的死刑数减少将近一半。而且废除死刑的讨论摆上了舆论台面,并且获得比过去多得多的人的赞同。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报告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