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天则所很接地气

  • 邹蓝
    2013-08-26   累计浏览:

首先祝贺天则20年,天则多少年来搬来搬去的地方我算去过比较多的,当时1994年有一次从民族宫走过去,再接下去挪到方庄我住的旁边,所以双周会上我经常因为地理之便经常去,再后来又挪走了,2000年初我又调离了北京,到了南方去了,因此双周享受就比较难得到了。但是这样的话,在那之前紫竹苑又去过,在万柳还找过,说明天则挪了好多个地方,基本上我也算是到过了。这些年来作为天则的研究员也参与了一些课题,有一次是参与水利变迁的,我跑到宁夏和甘肃走了一圈,跟远征商量润色进一步修改提升。
还有一个事我已经到深圳以后,喀什的项目天则也把我拉到了喀什,对我来说喀什是第三次去,1988年我在体改委西部开发研究中心,对西开放调研课题就是我负责。我们后来课题讨论的时候,发现天则所基本上是英雄所见略同。刚才新疆的任教授也提起了关于新疆这方面天则多关注,这个事情是大思路的问题,大家基本都有共识,以后还需要有点实地做新的调研。因为据我这20几年来做西部研究的感觉来说,西部就是南江或者北江,或者河西走廊,没走一个地方出的调研也把握不分寸。2009年之后西部大开发突然热起来,有一位全国知名大学党委书记,到河西走廊感受一下,结果就胡说八道,实际他不知道河西走廊是由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灌溉的绿洲。绿洲与绿洲之间实际上全是荒漠,河西走廊非常有希望,有水的地方有希望,没有水的地方不解决灌溉问题也没有希望。因此我要说关于西部要出思路,实际上还是有深入调研的。
天则所虽然是一个民间机构,但是学术标准是按照非常高的准则来做的,或者按照西方发达社会的学术界匿名评审,各方面的做法,有些小的做法实际上就算经济研究者都做过这个,我觉得从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学术往高标准看齐方面来说,天则所也是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因为是按照严格标准来做的,尤其是这样一个机构还需要靠一些咨询工作来支撑自己的研究,我觉得尤其不容易。因为我记得196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原来计划部长缪达尔他说经济学教授是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就是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授西方都支持建数据模型,当然以前的经济学家可能对社会事物也都很清楚,因此能够解决社会上的问题,但是有不少经济学家黑板上说起描写世界经济问题头头是道,但是解决社会问题是束手无策。但天则所实际上在理论和实际这两方面虽然咨询有些事是咨询的工作,但是他要没有做过详细调研的话,也是做不好的,因此某种程度又接了地气,回过头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又能支撑理论研究,因此我觉得从这方面里说,天则所标准也是很高的。
天则的双周会,以前跟我住处近的时候常去,搬远了就不便多去了。但是现在北京城区摊大饼越来越大,学人住处分散得越来越开,但是双周会依然有很大吸引力,说明是一个实实在在学术思想交流的好去处。
这次匆匆忙忙,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事情,专门回北京一趟,祝贺天则所的20岁生日。谢谢!
(本文是作者在2013726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成立2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