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与国家身份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81期]

文明冲突与国家身份

时 间: 2005-03-04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王焱

主持人: 盛洪

评议人: 郑也夫 景跃进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所的第281次双周学术讨论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的王焱教授做了《文明的冲突与国家身份》的报告


王焱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通过批评一些以为亨廷顿认为非西方文明与西方现代民主是对立的的观点,得出亨廷顿的结论就是,苏联解体后,文明冲突占了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应该发展文明间的对话,避免把文明间的冲突演化成暴力的冲突,通过构建一系列跨国的制度安排和机制,促进全球的和平。

接下来,王焱教授介绍了亨廷顿的新书,《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从中引出了国家特性,即国家身份的概念。而美国的国家特性是由所谓个人尊严、人人平等、人人确有不可剥夺的政治权利、公正、机会均等的美国信念来界定的。大量移民的进入就产生了一种大熔炉文化。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单纯依靠信念来解释美国国家特性已经是很困难了。亨廷顿认为,每一个国家都需要靠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来界定自己的国家特性,他强调美国既是政治的,也是文化的、宗教的。如果没有美国的文化、宗教,也就没有美国独特的政治建制,而如果没有美国这种政治建制,所谓的文化、宗教也是空洞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可能成为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也可能成为一个帝国性质的国家或者是成为一个民族性质的国家。而亨廷顿认为,美国不可能成为前两种性质的国家,只有成为民族性质的国家才可以保持国家性质,保持国家身份。美国的国家特性是由世世代代的移民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就是新教精神,而且美国的新教和欧洲的新教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新教是一种新教中的新教。

亨廷顿运用宗教文化来论证了美国的特性和身份,他认为美国的身份涉及四个主要部分,第一是人种,第二是社会属性,第三是文化,即语言和宗教,第四是政治意识形态。亨廷顿认为必须强调国民身份和国家特性的意识,强调国民共有的文化价值观。他批评了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反西方文明的,是反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的, 要增强美国的国家凝聚力仅仅保持政治方面的认同还是不够的,还要保持新移民对于美国新教文化的认同。任何移民进入美国,不仅意味着接受美国的政治建制,而且意味着要接受美国的新教文化。


王焱教授认为文明间的冲突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人同样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18世纪西方文明东渐以后,民族国家体系对于中国造成了很大结构性的压力。中国是一个文明性质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中国人具有的不是公民身份,而是一种儒家文化的承载者。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本没有政治身份,而只有文化身份,并没有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里去。民族国家不是靠潜于政治中的种族文化要素构建起来的,而是靠政治要素构建起来的。单纯的文化民族主义和单纯的政治民族主义,或者说单纯强调文化认同和单纯强调政治认同是有缺陷和不足的。单纯强调文化认同无法解释中国近代的问题,单纯的依赖政治认同则可能在应对将来的国际格局的变化上也会有很多问题。

王焱教授认为,强调文化认同的文化民族主义,强调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和中国作为一个世俗主义的现代国家其实并不冲突。因为中国文化其实本来就是一种世俗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需要依托一些具体的政治社会建制。而现在中国文化已经失去了政治社会建制的依托,只剩下了一些孤零零的价值本体。中国的未来在政治文化认同方面应该进行重建。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