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择优分配原理与经济学;2)重建中华民族以良心为本源的市场经济道德观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425期]

1)择优分配原理与经济学;2)重建中华民族以良心为本源的市场经济道德观

时 间: 2011-03-1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茅于轼 王国乡

主持人: 秋风

评议人: 王海明 平新乔 龚群 胡水君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本次双周论坛有两位主讲人,茅老师先简要介绍了择优分配理论的内容以及形成过程,王国乡老师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市场经济道德观构建的伦理学难题。
王老师认为,良心道德是一种个人自觉选择的,与他人和睦相处、患难相救、合作互利的生活方式。我们现正建设市场经济制度,所以讨论市场经济的良心道德问题非常重要。他的报告是对其著作《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的导读,主要核心思想是(1)市场经济道德不是无私利人,而是自利不损人;(2)市场经济制度不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而是两者协调一致的。
平新乔老师表示,茅老师的《择优分配原理》虽然在70年代末就已经写作完成,它的要点和社会潮流有很大差别,还有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很有独创性。关于价格问题,他认为,市场规则相互制衡,在分权的情况下,市场中自由选择的成本是最小的。
王海明老师认为,两位发言人对市场经济道德原则的说法有共同点,就是把同情心作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但他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把同情心作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就取消了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真正道德原则是等价交换。他进一步指出,真正的伦理学是一个治国的学问,是一个关于国家制度道德原则的学问。
龚群老师指出,王老师的报告在伦理学上有很多新颖的内容,但也有稍显粗糙之处。王老师把个人人格道德和经济道德结合起来为了实现经济利益,这样一种价值追求把道德修养作为基础,实现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目的,体现了目前国人的一种世俗化、庸俗的经济追求,忘掉了人作为人生存的使命、目的、意义、价值。此外,龚老师对于命题"经济人必定是道德人"也不完全赞成。
胡水君老师认为,人在面对一个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甚至可以迫害的人时,仍能表现出仁慈和爱,仍能自发地将其视为人、作为人对待,这就是道德。在伦理学研究中提出"利人是双重的不道德",有必要反思。利人,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不理性的、不聪明的、不斤斤计较的,但它并非不道德。他还指出,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道德因素,这种道德因素在现代能不能与源自近代西方的"自然权利"对接起来,从而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一种新的现代文明,是很值得当代中国人用心思考的。
盛洪老师认为,虽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能够导致出道德的觉悟在很多情况下能实现,但它不是唯一的一个道德起源,它不是解决世界上所有事情的道德方案。盛老师还表示,报告会上涉及到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一些讨论,大家还需要多看文献。
张曙光老师指出,道德问题中有道德底线和道德高度的区别,报告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道德的底线变成一个完全的道德和高度的道德。而且,由于时代的不同,王老师的报告如果在30年前讲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讲,消极作用很大。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