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普遍性的诉求——以迈斯特的保守主义为例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433期]

边缘人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普遍性的诉求——以迈斯特的保守主义为例

时 间: 2011-07-0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施展

主持人: 秋风

评议人: 高全喜 王利 马琳 翟志勇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报告中,施展老师主要介绍了迈斯特生平、迈斯特边缘人身份对其思想的影响,边缘人和中心人政治地理学、政治心理学的取向和内在主张。
迈斯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思想家,他在著作《论法国》当中预言了法国的波尔多和里昂等会是最先承认国王复辟的几个城市,这些预言最后与现实基本一致。从迈斯特的生平可以看出,他的五重边缘性身份对他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施展老师指出,中心边缘在最早的古典帝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这个结构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是中心,向外是边疆,边疆外是蛮荒地带。中心是文明的制高点,是文明向外流的出发点,也是世界秩序根本用来锚定的地方,对世界的秩序和伦理给出了根本的规定性。处在中心的"中心人"面对边缘人的时候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边缘状态一定是一种劣等的状态,这种劣等状态就使得在中心人的视野当中,边缘人有意无意地会被下等化。边缘人如果接受了中心人的这种文明叙事结构和政治叙事结构,就意味着自我身份完全要由中心人来定义,此时主体性就不存在了。边缘人需要通过对强势的中心文化进行反思想来重新确立起自己的主体性。
施展老师通过研究发现,迈斯特在他的政治普遍性主张当中要否定民族国家的正当性,但是他还仍然要为整个欧洲寻找到一种秩序的可能性,这个秩序首先从世俗层面上被迈斯特确立在贵族国际这个结构当中,贵族国际就是欧洲贵族在国际政治和国际道德观上的一个共同体。迈斯特认为,真正好的欧洲秩序就应该由贵族国际作为一个联系的纽带和根本秩序的维系者。由此可以看出,迈斯特的一系列政治空间观是建立在对民族国家的物理空间的完全拒绝之上的。
高全喜老师认为,施展老师对于迈斯特政治思想的研究使人们对于法国思想与观念的认识得到了某种矫正,这个报告对于法国保守主义和英美保守主义也进行了很好的区分。但是施展老师研究的缺陷在于,他的论述基本上是一个较为客观的研究,但是缺乏基于历史演变本身的对与迈斯特的一个定位、定性、论断。
马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施展老师提到迈斯特的两个方面——边缘人和保守主义,但是这两方面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对于中国的治理,马琳老师主张以道家的精神出发,崇尚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
翟志勇老师指出,欧洲一体化是迈斯特理论的一个现实版本。欧洲一体化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民族国家之间的一体化,这忽略了一些亚民族国家政治实体在推动欧洲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这些亚民族国家实体积极地推动欧洲一体化,实际上是想在一个更具普遍性的秩序中,摆脱掉自己被边缘化的境地,获得与现有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平等的地位。
王利老师表示,中心边缘分析与其说是空间的或者是一个具体历史形态的,毋宁说是一个哲学的抽象分析。在运用中心和边缘形态去分析政治形势或政治共同体具有一定的抽象普遍意义,但是在这种抽象普遍意义中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边缘所提出的反抗中心的一套理论或一套自我认同的形式一定要是普遍性的呢。
盛洪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心的特点:地域较大,有规模经济,发展时间较长、较成熟,所以有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和相当长一段时间使它足以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化。从中国传统看,中心和边缘既有主导和被主导、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还有仁慈的中心的这样一种情形,中心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扩大边缘,同时使边缘能够真心地向往中心,即所谓的"以德服人"。
赵农老师认为,中心和边缘的区分是针对权利的不同而言的。如果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权利都是均等的,那就无所谓中心和边缘了。所以我们看到中心和边缘的时候,往往是个体拥有的权利是不同的,是分层次或等级的,这才有可能造成中心和边缘。
秋风老师指出,我们当下思考中国问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处在边缘时,要重建总体性,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重建一个普遍性的论说。一个特殊性的论说都是防御性的论说,实际上最后不能建立起主体性,因为这会出现越来越收缩的情况。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