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长期化与不确定性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434期]

通货膨胀的长期化与不确定性

时 间: 2011-07-22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吴庆

主持人: 张曙光

评议人: 郑超愚 张明 宋玮 王元 刘雪燕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通胀是在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吴庆老师的报告着重于分析国际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吴老师认为,国际因素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国际收支失衡,可贸易品的国际间的定价差异导致了国际收支失衡。由于国际因素不会衰退,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延续,所以我们的通胀还会延续。
吴老师分析了三种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模式:浮动汇率制度、金本位汇率制度和美元本位汇率制度。人民币政策的有两种极端选项:一是彻底地放弃独立性,紧盯住美元;二是彻底独立,和美元脱钩。吴老师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中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一定不能把自己的货币附着于别的国家。
央行防止通胀的做法是"挖池子",通过"挖池子"把跨境资金装起来,防止它们冲击市场和价格。吴老师认为,只有央行的"池子"和商行的"池子"能够防止资金冲击市场,而其他"池子"效果甚微。还需注意的是,因为"池子"无穷大,所以成本无穷大,风险无穷大。坚持的时间越长,成本也越大,风险也越大。吴老师指出,我们现在从日本控制通胀的案例中学习了很多不好的经验,犯了一些错误。中国不要害怕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给企业一些压力,它们才会做出改变,才会升级换代。
吴老师表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新世纪下降了。从表面上看,成立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希望提高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做法,但实际上反而降低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现在我们的货币独立性已经降到了1995年以前。
郑超愚老师指出,宏观经济现象本质上非常复杂,现在对次贷危机的复苏过程和复苏前景也是很难看清楚的。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市场经济的风险,反思经济分析的不确定性。他还表示,当前通货膨胀是综合性现象,可以有各种分析视角,有国内的和国外的、总量的和结构的、需求的和供给的各种原因。
张明老师深入分析了货币数量方程式的其他含义,并指出这个方程式还可以解释很多中国目前的问题。张老师的分析团队通过研究还发现,人民币升值不仅有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贸易顺差、促进资源在内外市场的分配等好处,还有改善产业结构失衡、刺激内需、改善资源在国内的分配的作用。
王元老师认为,劳动力的供给关系和劳动力的要素价格是形成贸易差的根本的原因,汇率的差异和政府的一些引导政策加剧对贸易差的扩大起到了加剧作用。汇率的调整在短期内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还指出,国内的货币政策现在谈独立还为时尚早,应先完善政策体系,把行政性的干预手段尽可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再谈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更有意义。
宋玮老师指出,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做大,但是在货币方面还要被动承受美元的涨跌。所以,从未来的改革路径上看,我们必须要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
刘雪燕老师指出,关于通货膨胀的长期性的讨论就和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一样也是有周期性的。总体来说,刘老师认为通胀的长期性不一定会发生。
茅于轼老师提醒大家,汇率调整不是引起失业,而是引起结构调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和市场对抗没有好处,领导人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颁布政策,需要遵照市场规律。
张曙光老师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我们这30年里面实体经济的变动很快,但是政策基本上没有变化。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