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54期]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

时 间: 2008-02-01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高毅

主持人: 茅于轼

评议人: 许明龙 马胜利 韩朝华 盛洪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高毅 马胜利


许明龙 韩朝华


韩军

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

按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说法,我们生活的这个现代社会是由两个革命创造出来的,这两个革命都发生在18世纪末,一个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个就是法国大革命——前者创造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后者创造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模式。

现代社会的政治模式在高毅教授看来,可以用三个指标概括,这就是第一,它要讲科学讲理性;第二,它要讲工业化,讲工厂制大生产,讲机械化高效率;第三,它要讲民主化,讲人民大众真正当家作主,做国家政治的主人。

所以标准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模式,是一种民主政治,它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独裁,并保障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也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充分享有自己的"人权"。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个人的自由权利",二是"每个人"或"所有的人"。前者突出的是"自由"的理念,后者突出的则是"平等"的理念。

接下来高教授回顾了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和其在法国的传播。他认为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影响最广泛的人是卢梭。而卢梭的政治思想正是以坚决反对人类的一切不平等状态为特征的,在他看来,人类平等价值无量,为获得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那怕牺牲自由都行。

高教授依次总结了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特点。在他看来,英国革命完全忽略了平等而只讲自由,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虽然自由平等皆讲,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由而后者更侧重于平等。所以法国革命是最注意下层人民利益的保障与维护的。

对于为什么法兰西人能够具有这样强烈的平等关怀这个问题,高教授根据一些历史事实做了一些猜想性的分析。由于15世纪后西欧经济中心从意大利北部转到了西北欧,法国更是成了西方文化的最富有活力的核心区域:这里罗马文化的传统要素保持的最完整,而且经济发展状况也比较好。由于缺乏罗马化的传统,英国基本上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的。社会发展历程的不同,导致两个民族在私有观念方面的不同发展程度。

私有权意识发达不发达,实际上也是和社会中私有制关系的发达不发达相联系着的(存在决定意识)。而私有制关系的发达与否,似乎又直接规约着一个社会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发展状态。这意思是说,在私有制关系发达的地方,阶级壁垒、阶级阵线也一定清楚得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也一定尖锐激烈得多。事实上,正如历史学家们所普遍感到的:法国历史上存在着最典型形态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阶级阵线在英国似乎总有点不清不楚。

在法国中世纪,发达的私有制法权观念还导致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后果,那就是贵族阶层的势力浩大。英国的贵族远没有这么风光,和平民之间的距离也远没有这么大。尤其是英国自蔷薇战争后就没有什么老贵族了,后来的新贵族基本上都不大,而且不少本身就来自市民阶层,是成功的中产阶级人士。

了解了这些,法兰西民族那种强烈崇尚平等的个性似乎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法国大革命,看来就是旧制度末期法国的资产阶级和广大小农胸中长期受压抑的平等热望的一次大迸发。

最后,高教授简单讨论了法国大革命以及"平等崇拜"的局限性问题。在他看来,说到法国革命的局限性,并非我们的史学传统中所说的"还不够彻底",也不是像今天的某些论者所说的"全无必要",而应该是没有实现自由和平等价值的温和协调,没有实现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和法兰西政治文化之间的温和协调。这其实是"博爱"这个信条的任务。法国革命以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而著称,然而很可惜,"博爱"没有做好,或者说被曲解了,结果矫枉过了正,平等压倒了自由。

也许,这种矫枉过正是必要的,否则当今席卷全球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无法启动。但要注意的是,在矫枉过正之后,还是应该设法努力实现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和谐。这需要学习妥协的艺术。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这个艺术,什么时候我们就有了真正的民主。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