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增长与非物质经济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96期]

可持续增长与非物质经济

时 间: 2009-11-06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卢风

主持人: 茅于轼

评议人: 肖显静 杨通进 郇庆治 张秀芹 任康钰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卢风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蕴含经济增长,而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物质主义的经济增长,必然有限度。由此,可推导出发展不可持续的结论。为消除这个悖论,我们需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一,通过物质经济绿化和生态化来支持稳态的生态经济;二,重点发展非物质经济。虽然"资本的逻辑"带来了贫富悬殊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但在发展非物质经济的过程中,仍需要发挥"资本的逻辑"对法律制度的部分指导作用,保留市场经济体制。
为实现生态文明,除了经济转型,卢风教授还强调了科技转向,即:由追求终极理论的科学转向理解自然的科学,由征服性技术转向调适性技术。他认为,科学应放弃对终极理论的追求,而致力于理解自然,帮助人类发现自然规律以适应自然环境。
卢风教授还指出,为发展非物质经济,碳交易等制度创新是不够的,人们需要改变价值观,改变当前物质主义的主导地位,并用生态学和生态价值观指导制度建设和法律制定。
肖显静教授认为,当"发展"等于"增长"时,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发展"大于"增长"时,则可持续发展是可能的。由于非物质经济的无限增长仍然会带来人类发展的不可持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否定市场经济的体制,否定资本逻辑的力量。
杨通进教授认为,要实现工业文明的转型,我们就必须要理解市场经济本身的局限以及为市场经济提供辩护的主流经济学在学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比如,现代经济学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之上,存在不关注功利本身的价值和偏好的对错,以及不关心福利分配等问题。
郇庆治教授认为,由于生态的不可持续性,人类的前途只能是稳态经济。除了"非物质经济"的概念内涵需要进一步阐释外,如何把新的价值观和生活风格以经济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是一个挑战。此外,欧美的民主制并不必然会导向真正的非物质经济或生态经济。
张秀芹博士认为,发展非物质经济的过程中,交换不可或缺,但同时要避免其受资本的控制,其中的矛盾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而当科学成为谋生手段时,是否还能回归"为科学而科学"的状态,值得探讨。
任康钰博士认为,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财富和知识的积累,人们才能自信地生活,富有的商人才愿意参与慈善活动。而与其为遥远且不确定的经济崩溃担心,不如现在脚踏实地地进行包括物质财富在内的经济发展。至于市场经济带来的贫富不均等问题,也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