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收入变动分析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34期]

中国农村收入变动分析

时 间: 2007-04-27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白重恩

主持人: 张曙光

评议人: 张曙光 王小鲁 李实 尹恒 邓曲恒 岳希明 盛洪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白重恩教授来到天则所第334次双周论坛,做了关于中国农村收入变动分析的报告。在座其他研究收入分配的教授也积极给与了评论。

首先白教授介绍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他觉得用年度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不能反映持久收入差距。另外,多年平均收入的差距与年度收入的差距可能不同,在收入波动性较大的农村更是如此。第二,消费的差距与收入的差距也可能不同。第三,不同收入阶层间是否有流动。第四,每一个农户这五年的收入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这篇论文尤其关注的是起始收入水平对收入增长的影响。白教授太还提到了他们为了保证结果更加贴近真实情况对数据进行的一些处理。包括剔除收入非正的样本,剔除每年收入最高和最低各1%的样,觉得2002年数据异常因而没有采用。

然后白教授报告了初步的研究结果。首先,用的年度数据来计算,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基本上在0.35和0.40之间波动。一个和国外的一般研究不同的结果是消费的基尼系数大于收入的基尼系数。对此,暂时找不到一个满意的解释。他们的研究还计算出每户五年平均收入,然后用这个数据来计算基尼系数。如果用五年的平均收入,从95~99年之间的平均到97~01年之间的平均,基尼系数一下子降到0.2左右。这和用年度收入数据计算得出的0.35到0.40之间的系数相比降了很多。第二个结果是关于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流动。研究包括两个时段。一个是91~95年的,一个是97~02年的。把农户按照收入水平排序,收入最高的前20%属于一组,次高的20%属于一组,这样一直到第五组。组后计算出的结果和李实老师的进行对比,发现农村的收入变动远大于城镇。第三是观察的是绝对收入的变化。分了三个时段:86~90年、91~95年、97~01年。在97~01年,将近50%的农户的名义收入是下降的。其中有几个可能性。一个是物价问题,二是数据质量问题。第三是人口年龄因素。如果一个家庭从86到01年都是在样本里面,那么这个家庭的平均年龄就增加了很多 。由于没有年龄的数据,无法在研究中做出相应调整。最后还要回答的是起始年的收入对未来几年的收入增长的影响如何。白教授和他的研究人员做了很多的回归,除了把起始年收入作为收入增长的解释变量以外,还加入很多其它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了两个时段:86~91年和95~01年。不管采用怎样的样本,如何做回归分析,结果都非常稳健:起始年的收入对未来几年收入增长的影响总是负的。也就是说,开始越穷的人未来几年的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越快,开始越富的人未来几年的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越慢。也就是似乎是存在收入趋同的倾向。

王小鲁对于白教授论文中几个看似费解的结论做了一些解释。一个是消费基尼系数大于收入基尼系数。他认为可能是由于农村消费中出现了异常现象,也就是说大笔的医疗和教育的消费可能会导致基尼系数扩大的结果。可能低收入的人碰到大病要住院就选择不治了。孩子靠高中或者大学了,需要交一大笔钱。低收入的人可能选择放弃,高收入的人则会有一项较大的支出。第二是97~01年的名义收入下降,可能是价格因素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变动所起的作用。因为这期间粮食价格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户的收入降低。粮食价格的下降幅度肯定大于农村消费品物价指数的下降幅度,因为粮食只是消费品其中的一部分而收入主要靠粮食。如果产量没有明显上升而粮食价格大幅下降,现金收入就减少了一大块。

李实认为做跨年度的平均收入和消费的差距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从结果看,做了多年度收入平均后的基尼系数大幅下降,从原来的0.4降到0.2。可能由于受到收入波动性的影响,我们算年度的收入基尼系数就不如算更长时间内平均基尼系数能反应真实的情况。李教授比较关心的是,这个研究结果和现实之间能不能对应起来。抽样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可靠性和数据本身的质量都可以决定结果是否贴近现实。整个农业部为维护数据投入太少,这就会严重影响数据的质量。另外,数据本身可能存在替换。本来应该是一个连续调查户,但是中途换户,很可能富户走了穷户进来了。换了户却没有换号,本来是两个户却被当成一个户。这样收入就产生很大的变化。还有,Panel Data也会有生命周期。最初比较年轻的户收入是相对较低的,经过五年十年以后他们的收入增加达到峰值,之后到了中年他们的收入开始下降。后来的收入差距下降以及收入收敛可能很大程度上都和这个有关。

在盛洪看来,研究得出的97~01年的绝对收入下降的比例增大是和宏观数据相呼应的。朱镕基执政在那个时期执政,实行的农村政策是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这样的政策关闭了粮食的自由市场,让国有粮食部门垄断粮食收购。所谓的保护价实质是每年都在下降的保护价。粮食部门垄断收购、净打白条。结果是96年以后农村的收入增长速度在明显下降。他认为农村的收入流动性比较大也是合乎逻辑的。研究的时候可以把人力资本收入和非人力资本比如货币资本获得的收入进行区分。人力资本获得的收入可能变动会大一些,货币资本的收入比如购买股票的收益可能变动较小。城镇居民由于积累的财富较多所以货币资本更多。他们可以买股票、买房产,这些资本收入更具稳定性。农户的收入除了较多是人力资本的收入还受土地、气候等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变化的。但是反过来他又提醒,农村的收入流动性这么大不见得是好事。实际上确实有些人的能力比别人强,所以他们在较高收入阶层的可能性就是比其他人大,所以这么大的流动性是令人怀疑的。这涉及到什么是相对较好的流动性指标,不见得流动性越大越好。要是比别人更努力还是不确定明天是不是就变成了穷人,那就没有努力的动力了。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