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的社会冲突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04期]

转型中国的社会冲突

时 间: 2006-02-27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于建嵘

主持人: 盛洪

评议人: 王春光、藤彪、李跃美、罗楚亮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第303次学术讨论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 于建嵘 教授作了题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冲突"的报告。

首先, 于教授罗列了从93年到2005年每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数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冲突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于 教授还对2005年发生的74000起冲突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民维权大概占35%,工人维权大概占30%,也就是说工农维权占了大部分。

接着, 于教授谈了农民维权的特点。现在一般认为农民的抗争有三个阶段:一,日常抵抗;二,依法抗争(比如上访);三,依法抗争(比如占领土地)。而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最大的不同在于农民更加主动,也就是说抗争行为是它们自己组织的。通过对多方面材料的分析, 于教授认为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主要问题。而土地抗争又有以下特点:第一,和税费抗争相比,冲突的双方发生了变化。税费抗争时,主要控告的是乡镇政府以及县政府,而土地问题主要告的是市、县政府,甚至是国土资源部,此外,被告的一方也有所变化。第二,冲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税费抗争时主要是靠上访,而土地问题时,农民开始占领土地。第三,冲突的程度更为激烈,税费冲突时,中央明文规定不许动用警察,但是土地冲突时,不但动用武警,还有特警,甚至还有防暴警察,政府用各种罪名,比如非法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定罪的也比较多。第四,抗争的话语也发生一些变化,在税费问题时农民用得最多的是"落实中共中央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农民用得最多的是类似于"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我们是农民,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的标语。第五,外力的介入不一样,税费冲突的时候,知识分子很少直接组织农民抗税,但是土地问题时,有大量的知识分子直接下去,比如郭飞雄。

然后, 于教授谈了工人维权抗争,其主要特点是以理维权。其中工人主要有三种:传统意义的工人,下岗失业的工人,和完全雇佣的工人,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退休的工人主要是觉得他们的待遇太低,而下岗工人主要是想要工作,而其中比较特别的是改制中的国有企业员工,他们用得最多的口号是"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却很少讲他们自己的问题。相对于农民抗争而言,工人抗争的原因较为复杂,发生在改制当中的比较多,而且政府一般不敢动用大量的警察去对付工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始有了一些区域性的联合。此外,和农民行正相比,工人抗争的对象也有所不同。

于教授还就一些观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在工人和农民的维权抗争中,劳资冲突和农地冲突可能是最主要的方面,工人、特别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本方面的冲突可能更突出,因为我们对资本和工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没有把保护工人的权利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保护资本的利益可能远远胜于保护工人的权利。另外, 于 教授认为中国现在还没到维权运动阶段,还处在维权斗争阶段,而要升级成为运动的话,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底层的群体(工人、农民)对社会的认同问题;是否有一个话语能同意起来。

最后, 于教授认为对于未来,以下问题可能值得思考:第一,最高执政的仁政能否获得认同,尤其是在中国的现阶段,他们的政治理想可能会实用主义化,要扭转整个集团的利益可能很困难。第二,政府如何对待工农抗争。 第三,核心的价值观念受到攻击之后,能不能得到修复。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