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18期]

中国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时 间: 2006-09-01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王蓉

主持人: 茅于轼

评议人: 方竹兰 岳昌君 马陆亭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第318次双周学术讨论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王蓉教授就他们的新书《中国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作了一次讲演并和与会教授深入讨论了这个话题。

王蓉教授首先谈了对中国目前教育公平现状的大致判断。第一,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方面体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速度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年均水平。另一方面,教育成就在全体人口中分布的均衡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教育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省、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此外,从入学率的基尼系数来看,中国省份间的教育不均衡程度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提高而扩大,从生均教育经费的基尼系数来看,各省区的教育不均衡程度随着教育层次的降低而扩大,虽然入学率普遍提高了,但是教育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第三个问题是高等教育机会扩大中的社会阶层分化,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确实使城镇居民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又等高等教育机会分布更倾向于社会经济背景处于优势的阶层。

在对民办高校的分析中,王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民办高校为较低社会阶层的子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对东莞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些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需求十分强烈,但供给却十分短缺,同时更年轻的农民工对本职工作以外的培训更感兴趣,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明显高于未完成学历的人,因此,我们不应该只在职业教育的框架下讨论这部分人群对教育的需求。

王蓉教授还谈了她们的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二,大力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要以人民学习的需求为教育体系完善的根本依据,以人民的能力建设为目的,优先满足弱势人群的学习需求,大力改革供给导向型和共同式的教育体系,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和试验。教育实际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和教育机会市场两方面的影响。从劳动力市场来看,我国分割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学龄人口的学习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了就业人口的继续教育需求,因此,未来的教育体系必须更灵活且富有弹性。从教育机会市场来看,我们必须关注信息方面的因素对教育需求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地区文化和民族特点对教育需求偏好的差异,应对这个问题给与更多政策性的关注。同时要优先满足弱势人群的学习需求,必须充分考虑教育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提供机制、培训内容和可持续性。现有的教育体系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以服务适龄人群为主、以正规教育为主,未来的教育体系的设计要打破这个现状。三,在改善我国的教育财政系统方面,一方面要针对部分地区部分人口实现免费的义务教育,采取救济性的财政机制解决公平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研究团队对近期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了一些建议。四,要关注教育提供机制以及义务教育后的培训体系的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提供机制,在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如果公立教育不能实现教育的功能,那么就要允许民办教育辅助完成。而我们当年的民办教育主要面临六个问题,第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公立教育系统无法做出及时调整以应对社会变化的需求,出现了许多教育真空领域,民办教育在公立教育真空的情况下发展。第二,民办教育机构的服务对象包括广大弱势群体。第三,投资办学现象比较明显。第四,民办学校的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国家很少给予财政支持。第五,对民办教育存在歧视性政策。第六,对公平性和其他问题考虑不够。五,要使高等教育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高等教育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要确立高等学校的主体地位、完善和改革国家的创新体系,大力提升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倡制度创新,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学术与科技中心,

最后,王蓉教授还归纳了报告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贡献之一便是构建了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指数来简单明了地判断各省区市的教育发展程度。在分别测度了教育存量指数和教育增量指数以后,他们发现中部的一些省区教育存量指数十分靠前,但教育增量指数却相对落后,正在丧失他们的优势。但是报告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教育公平和收入分配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缺乏深入的分析,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十分薄弱。此外,很多建议都是预见性的,缺乏严谨的政策分析,同时教育发展指数的构建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