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初论--探索中国问题解决的新道路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19期]

中道初论--探索中国问题解决的新道路

时 间: 2006-09-15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范亚峰

主持人: 张曙光

评议人: 秋风 杨继绳 胡星斗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所第319次双周学术讨论会上,张亚峰先生对中道自由主义进行了整体的阐述。

范亚峰先生首先通过中道的内容、政道的内容和中道取势这三个问题搭建了中道自由主义的基本框架。中道的内容就是五论初步的架构,包括场域论、气论、势论、生论和道论。政道又包括三个层次,原理层次、制度安排的层次、道与势的关系。中道取势的核心内容有二:第一是以中和对极端,第二合内外之势和高低之势。其中第二点讨论的就是以势促道,对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官民对立——的中道化解。

接着范亚峰先生对这些框架中的关键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首先是中道,其的第一层涵义就是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探询新的道路。中道就是中国道路的意思。另外一层解释比较接近孔子的涵义"执两用中",但又区别于简单的中庸之道。

中道包含五论:场域论、气论、势论、生论和道论。场域论中分出了意义场域和公共场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律五个系统。两个场域和五个系统就构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理论的初步的完整的分析框架。他所讲的新文化建设和新政体系建设分属于两个场域。新文化建设分属于意义场域,新政体建设分属于公共场域。在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两种党制秩序形态,一种是国民党的党制,一种是共产党的党制形态。这两种党制形态,就是所谓的第一共和和第二共和。台湾作为第一共和,现代化过程已经基本实现。现在的核心要点就是,二十世纪创立的另外一种党制形态在未来的命运的问题。这也是公共领域要关注的问题。中国在意义领域发生的则出现了三个趋势相并列的局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二是儒家化,三是基督化。

范先生对气论的介绍主要是强调中国的宋明理学不应该简单地划分为两家——心学和理学,而是应该加入气学。他认为中国未来的自由主义的理论会按照王夫之的气学往下发展:道气不二、理势合一。

势论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认为势就是关系。有人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就是关系主义。儒、道、佛的根本特征都是关系主义。所以势论可以看作是贯通诸家的根本概念。范先生认为中国文化要处理三种关系:天人关系、群体关系、身心关系和神人关系。接着这四种关系往下讲,新关系主义的框架就是要解决三种理论之间的张力的问题。第一就是传统中国的关系论,第二就是自由主义无论是其经济学、政学、法学还是哲学里面都有一个规则的问题。英美自由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强调关系秩序的复杂严谨,我称之为规则论。另外还有欧陆自由主义,比如霍布斯、洛克、卢梭他们高度重视社会契约的理论。契约论就和基督教的圣约传统以及希腊哲学里的自然化传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整个现代社会中渗透到了整个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法律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经济生活里面,私人合同、私人契约非常活跃。政治生活中不仅讲私人契约还讲公共契约,国家与社会是一种契约关系,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力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宪法最根本的隐喻是一个契约。立宪时代,最核心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再度的立约。通过立约确立一些政治游戏的原规则。

生论和道论没有多做讨论。再往下,范亚峰先生简单解释了政道的内容。政道从原理上他提为程序理性论,从制度安排上体现为公民政体。传统中国很大的特点是不重视中介,重视原道。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不重视程序,不重视规则。所以中国政道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突出程序的价值。

政道中提到了制度框架——公民政体。这主要秉承了亚里士多德强调三种要素的混和:君主、贵族和民众。与之关联的是孙中山概括的传统中国的三统论:道统、政统和血统。基督教神学里也有三种位份:先知、祭祀和君王。可以发现不同文化的宗教中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比如道统在基督教神学里可以对应于先知的传统,政统对应君王、血统可以对应祭祀。中国的公民政体是中国道统、政统、血统的重建和凝聚。

第三个问题是道与势的关系。一是中道取势,强调以中和对极端。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也就是第一共和,基本是依靠海外和高层的力量,取的是外势和高势。第二共和的主要特征是阶层之间的关系,是上下的关系。它比第一共和多了一个纬度,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样的地域的关系横向的关系为辅助线,以纵向的阶级斗争为主题形成的关系,取的是内势和低势。中国28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体系表现为合内外之势合高低之势,中国未来的新政体建设和新文化建设也必然要走这个路径。

二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官民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为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提出的,其重要的思想三和理论。三和理论重视和解、和平、和谐,对外争取和平发展、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台谋求陆台和解。但是这套理论无法发展出现代西方文明衍化出来的,以契约隐喻为核心的整套处理神人、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关系的秩序规则。中国要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吸收西方法制民主的精髓,比如契约理论、规则理论。

三是要防止法律工具化的倾向。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底线应该起到保障公民权力这样最后一道屏障的功能。以前中国是内仁外理的基本架构,范先生认为未来中国的基本架构是内德外法。他认为要阻止法律工具化的趋势,把法制和民主看作是中国社会新的道。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