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82期]

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时 间: 2005-03-1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李实

主持人: 张曙光

评议人: 王晓鲁 岳希明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李实
张曙光:今天我们请李实他们来做关于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的一个报告。他们做这个研究已经十多年了,在中国这个领域的研究他们算是做得最扎实,最好的。下面先请李实来作报告。
李实:我的这个研究还没有做完,不过已经有一些成果出来了。大家看到的这个是我们三个人合作的一个东西。今天丁赛也来了。他做了很多计算机数据方面的东西。
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财产分布的问题。这和贫富悬殊的问题是两个概念。一个是收入少的高低问题,一个是财产方面的贫富的概念。我们很多人在讨论的时候更多的是偏重于财产方面的贫富问题。虽然讨论的很多,但是实际上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是非常弱的,收入方面的差距问题研究的就很多了。
财产和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流量的概念,一个是存量的概念。收入是一个流量,指的是一个时期收入量的多少,财产是一个存量,是一个累计量,指的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累积下来在一个矢点上所表现出来的量。之所以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比较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调查资料非常的有限。国家统计局一直在做收入调查,但财产调查做得非常少,而且不完整。他有时候做,但由于进度上配合不太好,或者概念上不太准确,后来就放弃了。我们从95年开始调查,试图获得一些有关的信息,对财产的差距问题,变化问题做了一些调查,想重新做出一点东西。
从95年开始,我们开始注重对农村、城市住户的财产及财产构成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结果还不错,数据相对比较可靠,接着就做了一些分析、比较。国家统计局01年做过一次关于城市居民的财产调查,利用这个调查数据还出了一本书。除了这个调查外,其他的那些关于财产调查的经验文献、文章基本上都出自我们这几次的调查。最早的是凯瑞马科利88年做的一次关于农村财产分布的文章,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又写了一本书,接下来还是一个美国学者布瑞勒在99年写了一篇文章,同样是分析农村的。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做财产方面的估算,分析。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是对95年城市财产分布的一个分析。这几篇文章都是或者对农村的,或者对城市的,基本上没有对全国总的财产分布状态进行系统地分析。我们02年的数据出来以后,魏众老师和丁赛老师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针对02年财产分布的一些特点。这篇文章还在修改。我现在正在把95年和02年的两个数据并在一起,根据这期间财产分布变化的特点写一篇比较系统的文章。
首先我想解释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第一是财产这个概念我们使用的是净财产的概念。所谓净财产被定义为总财产或财产总额减去负债。现在家庭财产中的总财产有很多是通过借债积累下来的,所以负债应该减掉。关于财产的构成,我们把城市和农村统一起来,一共有这么几个部分,一是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股票、国债等等;二是净房产,现在很多人买房子是通过贷款,我们把房产的价值减去他购房的贷款叫做净房产,这就和所谓的净财产是统一起来的;三是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对城市居民来说这个比例很高,对于农村住户来说也有一定比例;四是耐用消费品价值;五是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包括首饰、珠宝等;六是非住房负债。对于农村住户来说,还有一个土地价值。虽然农村采用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但是农民一直从土地中获得了收益,至少有一个不完整的财产所有权,我们也把它列入农民的财产额度。
接下来从分析方法上来说,这篇文章做的都是分析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设定一个非常好的区别以后,怎么来估算各种各样的差别的问题,另外从不同的财产构成,包括财产的分布来看,总财产和分项财产之间的变动关系,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基本思路。这里面一个重要
的问题是怎样来测算财产的不平等程度。在这里我们使用了几个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指标,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十等分组法。这几个指标有很多大同小异的地方,但是通过不同的指标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东西。
对于基尼系数而言,我们可以算出总财产的基尼系数,另外我们知道净财产由六个部分组成,我们就可以算出各个部分和总财产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会对基尼系数有一个比较好地分解公式,这样就可以把基尼系数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分项财产的相对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知道了分项资产在总财产中的相对比例,同时又知道了分项财产的分布情况,我们是用集中率来表示,如果分项资产在总财产里是过于倾向于富人或者穷人,会对总财产的差距起到一个拉大或者缩小的作用。通过这个又可以进一步测算出来每一个分项资产的变化对总财产的影响,这里包含了几个公式;另外中国的财产分布城乡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分析城乡差距以及这种差距本身对全国的财产差异问题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使用的是泰尔指数的分析方法,它和城乡各自的财产分布是相关的。误差可能会很大,这样就很难把城乡之间的,城市和农村内部的那种差距完全分解干净,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用泰尔指数来分解。我们用的是泰尔指数为0的MLD计算公式来做了一个分析。
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有意思的成果。我们有两年的数据,城乡之间或者城乡各自的收入或者财产的增长,在两个矢点之间的增长速度,包括它的各个财产构成,分项资产的增长速度都可以看出来。另外可以看出两年之间城乡的财产差距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看一下表一的一些计算结果:
• 表1. 住户人均财产额、财产增长与城乡差距(全国)
种类
1995年财产均值(元)(现价)
1995年财产均值(元) (折合为2002年价)
2002年财产均值(元)(现价)
1995年-2002年的实际增长率
1995年-2002年的实际年均增长率
总财产净值
11082
12102
25897
114.0
11.5
土地价值
3505
3828
2421
-36.8
-6.3
金融资产
1747
1908
5643
195.8
16.8
净房产
3927
4289
14989
249.5
19.6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481
525
1037
97.5
10.2
耐用消费品价值
1320
1441
1784
23.8
3.1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161
175
242
38.3
4.7
非住房负债
-59
-65
-219
236.9
18.9
第一个表是全国的,大家可以看到95年财产的均值,然后把它换算成02年的价格,然后计算出95年到02年的实际增长率和实际年均增长率。从全国来说,总财产净值或者说净
财产的增长率还是非常高的,超过了这一时期的收入增长率。从构成上来看,增长率还是差别非常大的。其中增长高于平均值的是净房产增加值,它已经达到了20%,再一个是金融资产,达到了将近17%。比较有意思的是土地价值,实际上土地价值在这期间根本没有增长,而且是在下降。我的理解这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土地收益率的下降。土地价值的估算是根据收益率来的。02年的人均土地收益率相对于95年是下降的。另外人均占有的土地量也在下降,导致了土地价值的下降。我们的计算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同一住户的不同成员之间最后是没有差异的。
• 表1. 住户人均财产额、财产增长与城乡差距(城镇)
种类
1995年财产均值(元)(现价)
1995年财产均值(元)(折合为2002年价)
2002年财产均值(元)(现价)
1995年-2002年的实际增长率
1995年-2002年的实际年均增长率
总财产净值
12385
13698
46134
236.8
18.9
金融资产
3472
3841
11958
211.3
17.6
净房产
5412
5985
29703
396.3
25.7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149
165
815
393.9
25.6
耐用消费品价值
2854
3156
3338
5.8
0.8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553
612
620
1.3
0.2
非住房负债
-55
-61
301
393.4
25.6
第二个表是城镇的,城镇的住户的总财产增长率要远远大于全国的,更大于农村的,人均增长率大概是19%。其中房产的增值是最高的,将近26%,其次是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它差不多,私人企业的固定资产也算在自己家的财产里,合伙制就算你占有的那部分,金融资产增长率也是非常高的。
• 表1. 住户人均财产额、财产增长与城乡差距 (农村)
种类
1995年财产均值(元)(现价)
1995年财产均值(元) (折合为2002年价)
2002年财产均值(元)(现价)
1995年-2002年的实际增长率
1995年-2002年的实际年均增长率
总财产净值
10561
11427
12938
13.2
1.8
土地价值
4945
5350
3974
-25.7
-4.2
金融资产
1045
1131
1593
40.8
5.0
净房产
3326
3599
5565
54.6
6.4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614
664
1182
78.0
8.6
耐用消费品价值
693
750
793
5.7
0.8
非住房负债
-62
-67
-169
152.2
14.1
第三个表是农村的,农村的增长率相对是比较低的,总财产人均不到2%,农民的人均净收入的增长大概是4%左右,农民财产实际在下降,这里土地价值的下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金融资产增长5%,基本上和收入的增长是差不多的,房产的增长也差不多。95年农村的总财产均值大概是10561,按照02年的价格大概是11427,增加了将近1000,也就是说这期间价格指数不到10%。
城乡之间从增长的水平上说,差别不是非常大的。95年的时候,城乡之间的差别不是非常大,按照02年的价格算的话,95年的时候城市的大概是13700,农村的大概是11400,比例大概是1.2:1,高出了20%。到了02年的时候,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绝大差别,造成了财产绝对值的差距非常大。城市大概是46000,农村还是13000的水平,比例变成了3.6:1,这是财产的增长率在城乡之间的一个基本情况,城乡差距的一个变动情况。
接下来是我们做了一个不平等的估计和分解,这相当于十等分组,按照每个人的财产额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然后等分,看每一组的总财产占全部样本的总财产的比例,然后算95年,02年分别占了农村的,城镇的,全国的比例。
• 表2、中国城镇、农村和全国居民财产分布的十等分组的财产份额,1995年和2002年
城镇
农村
全国
十等分组(从低到高排列)
1995
2002
1995
2002
1995
2002
1
0.7
0.2
3.1
2.0
2.0
0.7
2
2.2
2.6
4.7
3.7
3.8
2.1
3
3.2
4.0
5.8
4.9
5.0
3.0
4
4.3
5.3
6.7
6.0
6.1
3.8
5
5.6
6.5
7.7
7.1
7.2
4.8
6
7.3
8.0
8.8
8.4
8.4
6.2
7
9.3
9.9
10.2
9.9
9.8
8.3
8
12.1
12.6
12.0
12.0
11.8
11.8
9
16.9
17.2
14.9
15.6
15.2
17.9
10
38.5
33.9
26.2
30.5
30.8
41.4
这样可以看出来,第一是不管城镇的,农村的还是全国的,如果仅仅看第一组的话,他
们的相对数额总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最穷的部门他们的相对财产份额都在下降,城镇从0.7%下降到了0.2%,农村从3.1%下降到了2%,全国是从2%下降到了0.7%。城镇的相对数额除了第一组外,其它大部分组都是在上升的,这意味着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的相对数额大部分都是在下降,也就是说收入差距在扩大。全国也是这样。从全国来看,最低的那组占的财产份额大概是2%,最高的那组大概是31%,也就是说最高的那组和最低的比较大概是15倍左右。到02年的时候,最低组不到1%,最高组达到了41%,比例差了50倍左右。
另外我们分别作了一些洛伦兹曲线。
图1、1995年和2002年城镇居民财产分布的洛伦兹曲线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人口累计比例(%)财产累计比例(%)对角线城镇1995城镇2002
图2、1995年和2002年农村居民财产分布的洛伦兹曲线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人口累计比例(%)财产累计比例(%)对角线农村1995农村2002
图3、1995年和2002年全国居民财产分布的洛伦兹曲线0102030405060708090100财产累计比例(%)对角线全国1995全国2002
图4、1995年城镇、农村和全国居民财产分布洛伦兹曲线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人口累计比例(%)财产累计比例(%)对角线城镇农村全国
图5、2002年城镇、农村和全国居民财产分布的洛伦兹曲线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人口累计比例(%)财产累计比例(%)对角线城镇农村全国
从中能够看出分布差距的一些变化,越靠近对角线越平等。城镇这一块除了第一组之外,其他组在02年的时候的线都是在95年的线之内,农村来说差距是在扩大,02年的线基本上都是在95年的线之外的。从全国来说,这两条线的差别更加明显,这说明差距变得更大了。这是通过洛伦兹曲线表现出来的一个问题。
• 表3. 个人财产构成、分布差距及其分解结果 (1995年城镇)
种类
分项财产份额(%)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分项财产对总财产不平等分布的贡献率
总财产净值
100
0.52
0.52
100
金融资产
28.0
0.60
0.42
22.8
净房产
43.7
0.82
0.73
61.7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1.2
0.99
0.74
1.7
耐用消费品价值
23.0
0.41
0.23
10.2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4.5
0.82
0.40
3.5
非住房负债
-0.4
0.98
-0.12
0.1
• 表3. 个人财产构成、分布差距及其分解结果 (1995年农村)
种类
分项财产份额(%)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分项财产对总财产不平等分布的贡献率
总财产净值
100.0
0.33
0.33
100.00
土地价值
46.8
0.37
0.29
40.44
金融资产
9.9
0.62
0.44
13.19
净房产
31.5
0.47
0.38
36.46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5.8
0.63
0.32
5.60
耐用消费品价值
6.6
0.40
0.22
4.45
非住房负债
-0.6
0.95
0.06
-0.11
• 表3. 个人财产构成、分布差距及其分解结果 (1995年全国)
种类
分项财产份额(%)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分项财产对总财产不平等分布的贡献率
总财产净值
100.0
0.4
0.40
100.00
土地价值
31.6
0.55
0.29
22.92
金融资产
15.8
0.67
0.43
17.08
净房产
35.4
0.64
0.54
48.15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4.3
0.75
0.36
3.97
耐用消费品价值 1
1.9
0.54
0.21
6.41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1.4
0.95
0.40
1.46
非住房负债
-0.5
0.96
0.01
-0.02
• 表4. 个人财产构成、分布差距及其分解结果(2002年城镇)
种类
分项财产份额(%)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分项财产对总财产不平等分布的贡献率
总财产净值
100.0
0.48
0.48
100.00
金融资产
25.9
0.60
0.44
24.22
净房产
64.4
0.54
0.50
67.62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1.8
0.50
0.48
1.8
耐用消费品价值
7.2
0.98
0.32
4.92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1.3
0.91
0.38
1.08
非住房负债
-0.7
0.98
-0.26
0.36
• 表4. 个人财产构成、分布差距及其分解结果 (2002年农村)
种类
分项财产份额(%)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分项财产对总财产不平等分布的贡献率
总财产净值
100
0.40
0.40
100.00
土地价值
30.7
0.45
0.26
20.02
金融资产
12.3
0.68
0.49
15.18
净房产
43.0
0.54
0.46
49.15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9.1
0.67
0.39
9.02
耐用消费品价值
6.1
0.66
0.38
5.79
非住房负债
-1.3
0.95
-0.25
0.81
• 表4. 个人财产构成、分布差距及其分解结果 (2002年全国)
种类
分项财产份额(%)
基尼系数
集中率
分项财产对总财产不平等分布的贡献率
总财产净值
100.0
0.55
0.55
100.00
土地价值
9.4
0.67
-0.05
-0.77
金融资产
21.8
0.74
0.63
24.92
净房产
57.9
0.67
0.63
66.32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4.0
0.84
0.30
2.16
耐用消费品价值
6.9
0.64
0.48
6.01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0.9
0.97
0.69
1.16
非住房负债
-0.8
0.97
-0.17
0.27
通过表3、表4,我们进一步算了基尼系数以及基尼系数本身的进一步分解。刚才说到,对于城镇来说差距是在缩小,农村和全国都是在扩大。95年城镇来说基尼系数大概是0.52,02年的时候是0.48,是下降的。农村95年是0.33,02年是0.40,上升了8个百分点。全国上升的更大,95年是0.4,02年的时候是0.55,上升了15个百分点。这和十等分组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收入、财产差距的扩大或者缩小背后的一些推动因素。看一看财产构成本身对它的影响。拿城镇来说,房产所占的比重很大,大概占到了44%,更重要的是房产本身的基尼系数很高,大概是1.8,集中率也相当高,达到了0.73。所以95年的时候,房产虽然份额仅仅占44%,但它对于整个总财产的不平等的贡献达到了62%。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贡献就是因为它的集中率太高。财产分配在当时是非常不规范的,不平等的。城镇的财产差距的缩小,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房产分配变得更加均等化了。02年的时候城镇房产分配的集中率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到了0.5,虽然这时候房产所占的相对份额上涨很快,达到了64%。应该说城镇房产分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整个城镇内部房产分配差距缩小的一个过程。95年我们做调查的时候,房改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有一部分人事先购买了所谓的公有资产,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购买。一旦购买以后,你购买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距。相当于你事先获得了一部分额外的财产。这样购买了的人财产份额之中就增加了很大一部分。这样就使得这一部分的集中率或者对总财产的分布都表现得非常高。到了02年,80%以上的人都购买了原有的公有住房,房产的分布比例就由原有的不平等变为更加平等了,相对份额上去了,同时集中率下来了,带动了整个财产差距的缩小。对农村来说,财产差距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土地关系的变化,土地价值本身的下降。土地对于农村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缩小财产差距的作用。另外,农村的金融资产和房产进一步趋于集中。金融资产由95年的0.44上升到了0.49,房产由0.38上升到了0.46,进一步带动了农村内部财产差距的扩大。这样的话,虽然土地起到了缩小财产差距的作用,但是由于金融资产和房产集中的趋势更大一些,所以农村内部财产差距还是在进一步扩大。全国的情况是这两者的结合。差距的扩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房产本身的相对份额由原来的35%上升到了58%,这是一个大幅度的上升。刚才说到,城市公房私有化的过程中,城市居民无偿地得到了一些房产,或受益于低价房产。集中率由原来的54%上升到63%,房产价格进一步向富人倾斜。房产价格对于全国整体的总财产的差距的解释由原来的48%上升到了64%。金融资产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土地价格这十五年的集中率还是低于总资产的平均值,但是这个集中率还是达到了0.3%左右,02年的时候土地的集中率几乎是负的。也就
是说全是没有财产的人才有土地。也就是说,比较富裕的人掌握着金融资产和房产,而穷人占有土地。
接下来我们做了一个城乡之间差距的分解。
• 表5、全国财产分布差距的分解:城乡之间
全国总体差距
城乡之间差距
城镇和农村内部差距
城镇内部差距
农村内部差距
1995年
人均总财产的泰尔指数
0.276
0.003
0.273
0.141
0.132
比重(%)
100
1.1
98.9
51.1
47.8
2002年
人均总财产的泰尔指数
0.538
0.200
0.338
0.172
0.166
比重(%)
100
37.2
62.8
32.0
30.8
95年的时候,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大概占全国的1.1%,比例非常低,主要的差距还是来自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到了02年的时候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已经上升了36倍,用泰尔指数来表述的话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全国的大概比重已经占到了37%,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差距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财产差距大的变化是来自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变化。
接下来我们还做了一个变化本身的分解。其结果大概就是表5上的东西。
• 表5. 全国个人财产分布差距变化的分解结果(1995-2002年)
种类
Δc*u95
Δu*C95
Δc*Δu
合计
土地价值
-70.1
-42.0
49.2
-62.8
金融资产
20.6
16.8
7.8
45.3
净房产
20.8
79.2
13.2
113.2
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
-1.7
-0.7
0.1
-2.3
耐用消费品价值
21.0
-6.8
-8.8
5.3
其他资产的估计现值
2.6
-1.3
-0.9
0.4
非住房负债
0.6
0.0
0.4
0.9
总计
-6.2
45.2
61
100.0
对于房产来说,如果只看最后一项,总的变化如果是100%,我们把它分解出来每一项所占的比重和对财产差距所做的贡献大概是多少?房产的贡献最大,超过了100%,因为有些的贡献是负的,它是缩小了差距。金融资产的贡献是45%,剩下的几项贡献都非常小,土地的贡献是负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土地价值本身进一步向穷人倾斜的过程,总的财产的差距可能会更大,它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财产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些结果和我们前边讲到的东西基本上是一致的。份额的变化对于财产差距的扩大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之所以土地价值能够有助于缩小财产差距是因为它集中率的变化,变得更小了,分配更加平等了,使得它对财产差距的扩大起的抵消作用更大一些。对于金融资产来说,它的集中率的变化,份额的变化,贡献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第一,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差距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明显地扩大趋势,在两次调查之间全国的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上升了38%。虽然中国居民之间财富悬殊的程度还达不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其扩大速度之快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第二,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差距的明显扩大是与城乡之间差距的急剧拉大密切相关的。我们的前边讲到,城乡之间的人均财产额比率从1995年的1.2:1,扩大为2002年的3.6:1。而我们的分解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占全国财产差距的比重从不足2%上升到37%。第三,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城镇公有住房的私有化过程是改变城镇内部财产分布和全国财产分布差距扩大的最大的影响因素,它既解释了1995年城镇内部财产分布的巨大差距,又解释了随后而来的城镇财产差距的缩小过程;它既是城乡之间财产差距急剧扩大的部分原因,又是全国财产差距明显扩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第四,农村的土地价值随着土地收益的下降而贬值,造成土地价值在农村居民财产总值中相对份额的降低。对于农村低财产组来说,土地更是作为其财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分布的均等化性质具有缩小财产差距的效应。但是随着其相对份额的不断下降,它对全国财产差距扩大的抵消作用变得越来越有限。第五,居民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平等的推动作用可能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是我们初步的一些结论,在此就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汇报。谢谢大家!
李实: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国际上一般是通过土地的收益来规定它的价值的。这就好比我们不需要知道一个房屋的市场价值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房租的多少估计出房屋的价值。不同时期的收益率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就统一按照国际上的标准,8%的收益率来计算,我们知道总收益,即农产品的价值,用它除以土地当中得到的总收入,这样可以计算出来土地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我们没有考虑。
问:你这是从人均的角度来计算财产的分配的,这可能比较依赖于每一户家庭的人口数量。假设两户人家都是3个人,一家的收入是30,一家是300,那么一家的人均收入是10,另一家是100。这时候基尼系数上升了,而且必须依赖于人口数。第二也依赖于家庭内部的进一步分配。这几年来,一个家庭户的人口分布和它的收入或者说财产的联系是比较敏感的。如果按照人均来计算的话,有可能政策的变化会带来一些计算的差异。
问:我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你的意思,你是说,按照人均计算和按照户均计算得出来的结果有可能是不同的。问题是按照人均计算更准确还是按照户均计算更准确?按照统计局的调查,越穷的家庭规模越大,平均是3点几。富人是不到3,穷人都4点几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户均而不是人均财产来计算财产分布差异的话,实际上是缩小了财产的分布差异。按照户均计算就是不考虑每户有多少人。
问:问一个问题,你们这两次调查是不是使用的同一个样本呢?
李实:不是。
问:那也就是说你是假定两次的样本都是代表同一种人。
李实:这两次调查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城市。农村里的就是来自同一个县。当然,同一个县不同的阶段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的。
问:总数大概多少人?
李实:95年的时候大概调查了1万人。
问:刚才你讲到土地在总财产的不平等中间的贡献时,你的解释是说,因为土地分布比较平均,所以它减少了总财产的不平等性。但是土地价值的基尼系数在95年的时候是相当大的。02年是0.67,所以单纯从基尼系数看,土地的分布也是相当不平等的。这里面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你用了基尼系数和集中率两个概念。土地价值升高了,但集中率降低了,这是什么含义呢?
李实:这样我再把研究方法解释一下。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按照人口收入的高低或者财产的高低排序,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一般的排序对应一个指标。土地的排序和这个不一样。而且完全相反。因为得到土地多的是农民。集中率的计算是按照总财产排序,然后算总财产排序下的基尼系数。这时候集中率可能是往下走的。高收入的人可能没有土地,低收入的人土地很多。虽然基尼系数很高,但集中率降低了。
问:你刚才解释的是全国的。土地的基尼系数变大了,可能是倒过来的。但是要看农村内部,土地的基尼系数确实没有那么大,但是从95年到02年还是变大了。
李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要说总财产的关系但看基尼系数没有太大的意义。
赵农:咱们国家不同的地区差异可能是比较大的。考虑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分析呢?
李实:这是区域问题。通常有几种做法,一是先划定几个区域,然后再作分析。另一种是设一个时间,在一个地方进行分析。
我们现在有一些人,享受着国有的住房福利,医疗补贴等东西,这些东西应不应该算作他财产的一部分?这个问题很难。我们过去在做研究时是把它作为财产的一部分算进去了的。这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个公有房产并不是私有的,不能算到私人财产里。但是由于他拥有一个长期的使用权,也和拥有产权差不多。这样始终是有一个矛盾的。
问:关于土地价值有一个农产品价格的问题,前几年粮食价格下降,土地收益是减少了,但是按照实物计算的粮食产出应该是没什么两样的。这样就导致计算土地价值的时候是下降的。这里又涉及到粮食的市场价格波动的问题了。你永远不能说现在的市场价格就是理论的市场价格。前几年农民收入的下降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粮食过剩。由于粮食过剩导致连续几年粮价下降,这是一个自然的市场调节。
问:我问个问题,你们做收入分配不只是做了这些东西,还作了一些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其他东西。比如说学历,年龄,根据这些因素来讲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李实:我们上回做的研究就使用了教育、年龄这样一些个人特征的变量来解释收入分配的差距。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的个人特征和财产多少之间的联系。还不能说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分析。因为它不像收入那样是现有的,和个人特征有着紧密地联系,财产是解释过去一段时期内的过程。
问:应该可以从边际上影响财产,因为收入高累积起来可以影响到财产。那些因素解释的是收入,而收入与财产没有必然的联系。
王晓鲁:这里其实影响因素挺多的。比如说,在这期间储蓄率提高了,那么财产的增长可能就快于社会增长。我想,你的这个研究中能不能得出一些趋势性的结论呢?从95年到02年有一段时间的差距,应该能看出一些财产的变化。这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房改,房改使得城市居民的财产一下子就多了一大块,城乡之间的财产差距一下子就扩大了很多。而土地价值在这几年是下降的,起到的是缩小差距的作用。而房改又是一次性的,不会影响今后的社会差距的变动了。土地价值也是短期的。去掉这种短期因素的影响,还能不能看到一些反映趋势的东西。
自由评议:各个资产之间有一个相互依赖性,包括金融资产和房产。我觉得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是偏差不会很大。
自由评议:你算的房产价值是按照市场价的吗?比如说你的房改房花两万块钱买的,但它值10万,那八万哪来的?这两万你可以说是银行存款。我是按两万块钱买的,房子价值增加两万和减少两万没什么区别。实际上房子的价值是增长了10万,那八万应该是哪来的呢?
自由评议:房改是一次性的。居民拿到了房产就不用再买了。这样财产就是靠收入积累。收入积累很大程度上是将来的财产。这样就可以用收入来解释房产。
自由评议:像刚才田老师说的,索性假定房改以前的情况来做一个研究看是个什么趋势,或者干脆把房产那一部分拿出来,剩下的那一块在做一下看是什么趋势。这样就排除了一次性变动的因素。
自由评议: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算土地价值的那20%,这个数据有没有一个什么依据?农用地单算农产品收益是很低的,如果卖去盖房子可能就会上涨很多了。这要是用城市地价算又不合理了。
自由评议:这个研究还在做。你们这套数据可能会比统计局那套要精确一点。中低收入可能差得不多,高收入层可能会差得比较远。
自由评议:我觉得讨论收入分配必须注意三个部分,一是腐败,二是政府公共政策行为,三是市场。最关键的是中间那一块,而且这一块和两边关系也非常密切。公共政策造成了资源垄断的结果。我觉得你们的研究是不是可以对这几个反面的关系给出一些解释。
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腐败造成的,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这一块做起来非常困难,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
李实:我们也在研究这一块,灰色收入很大,而且是少部分人得到了,肯定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很多人的讨论也就只能到达这个程度。再做也做不下去了。只能按照现有的被抓的贪官数量,贪污数额进行估计。而且现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只能进行到这个程度了。这种研究都要求数据非常严格,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数据库。像分省研究这样的想法我们都有,问题就是缺少数据支撑。
张曙光:咱们今天就到这!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