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信息经济学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02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信息经济学

时 间: 2001-10-19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丁利、柯荣住、马捷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一、Michael Spence教授对经济研究的贡献

马 捷

一、信号传递模型(Signaling Model)

Michael Spence教授第一个提出信号传递模型,对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由此荣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信号传递模型的简单定义

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不完全信息对策。

1.两个参与人:

sender和receiver。sender拥有一些receiver所没有的、与参与人的效用或者支付相关的信息。

2.两个阶段:

(A) sender向receiver发出一个信息(message),或者叫一个信号(signal);这一阶段receiver只能看到sender发出的信号,而看不到sender所拥有的私人信息。

(B) receiver接收到信号后做出一个行动,对策结束。这时两个参与人的效用就得到决定。他们的效用既是私人信息、又是message,同时也是receiver所选择的行动的函数。

(二)信号传递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地位

1.此前的完全竞争范式

(A) 两个假设:

竞争假设:市场中每个行为人都预测自己的行动不会影响市场结果;

完全信息假设:经济行为人拥有与交易相关的所有信息。

(B) 一个结论:

可以同时达到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社会效率可以达到最大。

2.引入不完全信息假设

Akerlof(1970, QJE)证明:即使我们仍然保持竞争假设,若引入不完全信息假设,上述结论就不再成立。

(三)信号传递成本的重要性(旧车市场)

1.非对称信息导致效率损失

(A) 假设:旧车市场中有好车和差车;但是不知道哪是好车,哪是差车。

(B) 结果:出现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即市场上好车全部退出,只剩下差车。这时市场或者价格机制并没有带来Pareto最优或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率。

2.给定存在不完全信息,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

(A) 方法:信号传递,即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来承诺自己卖的是好车。

(B) 结论:a.信号传递可能是一种克服市场无效率的方法;

b.信号有效的充要条件是:发送信号要发生成本;不同行为人发送同一个信号的成本不同。

(四)有关文献

1.Spence的原始贡献

(A)"Job Market Signal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3.

Spence教授奠定信号传递模型的根本性贡献。

(B)"Market Signaling: The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Ph.D.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Spence教授的博士论文,是上面文章的基础。

2.基本模型的扩展

(A) Cho and Kreps, "Signaling Games and Stable Equilibri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它对均衡提出了一个加细(Refinement)标准,也就是"直观标准"(Intuitive Criterion)。在有些信号传递对策之中运用这个标准可以得到唯一的均衡。

(B) Mailath,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in Signaling Games with a Continuum of Types," Econometrica, 1987.

它刻画了在一个信号传递对策之中存在分离均衡的充分条件,考虑了私人信息是一个连续统,服从某个连续分布的情况。

(C) Crawford and Sobel, "Strateg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conometrica, 1982.

模型假设发送信号成本是零,这种模型被称为Cheap Talk Games, 被用来研究选举和立法等政治过程。

3.信号传递对策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

Milgrom and Roberts, "Lim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 Equilibrium Analysis," Econometrica, 1982

这个模型用信号传递对策验证贝恩的"限制性定价"(Limit Pricing)猜想。所谓"限制性定价"猜想是指,当一个在位企业面临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时候,可能通过制订低价来遏制它的进入。

(五)对于教育市场的思考

TOEFL和GRE成绩之所以能够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是因为参加这样的考试有成本,而且这个成本对于每一个申请者可能不一样。

如果所有申请者都能通过英语培训降低信号传递成本(Signaling Cost),就可能降低TOFEL和GRE成绩作为信号传递机制的有效性。

这会造成一个大家都受损的结果:想学又能学的学生去不成美国;美国大学没招到好学生;如果美国减少或者不从中国招学生,那为了应付考试出现的英语培训公司也将破产。这是个标准的市场失灵的例子。

二、Michael Spence教授的其他贡献

(一)二阶段对策与承诺:Stackelberg-Spence-Dixit模型

Michael Spence教授是用二阶段对策研究承诺的作用这方面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1.二阶段对策

两个企业:在位者与潜在进入者。

两个阶段:A. 在位者可以决定投资多少;

B. 潜在进入者在看到这个投资后决定是否进入市场。如果进入,大家开始竞争;如果不进入,那么在位者就保持垄断地位。这样,在位者可以通过"投资"做出承诺。它即可能通过投资遏制进入;也可能容纳进入。

2.原始文献

(A) Spence, "Entry, Capacity, Investment and Oligopolistic Pricing,"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7.

(B) Dixit, "A Model of Duopoly Suggesting a Theory of Entry Barriers,"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9.

(C) Dixit, "The Role of Investment in Entry Deterrence," Economic Journal, 1980.

(D) Bulow et al, "Holding Idle Capacity to Deter Entry," Economic Journal, 1985.

它们都是子对策加细(Subgame Perfection)思想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这个模型在国际贸易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比如政府可能会运用贸易,或者产业政策来帮助企业进行竞争,做出承诺。

(二)产品差别与收益递增:Spence-Dixit-Stiglitz模型

1.原始文献

(A) Spence, "Product Selection, Fixed Costs,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6.

(B) Dixit and 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

这两篇文章得出了基本相同结论:产品的差别可能来自于消费者喜欢多样性。并且,它们用垄断竞争模型把产品差别和收益递增结合起来考虑。

2.在国际贸易之中的应用

Krugman, "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9.

Krugman把它引入国际贸易,成功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这种现象。人们也经常用这个模型研究贸易和增长的关系问题。


二、信息经济学与阿克洛夫的经济学贡献

丁利

一、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简介

继1994年豪尔绍尼、纳什和塞尔顿,1996年米尔利斯和维克里之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阿克洛夫、斯宾塞和斯蒂格利茨,以表彰他们在非对称信息市场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

(一)博弈论

研究在互动情形下人们的理性决策行为。

特点:A.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所有人的策略或行动导致的;

B.博弈者知道或相信什么特别重要;

C.博弈的解由博弈的物理结构与信息结构共同决定。

(二)信息经济学

1.定义

研究非对称信息情形下的决策或者对策论问题。不同的信息结构下,博弈的结果就会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不过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

2.信息分类等级

无知或不知晓(ignorance);可预见(predictable);可观察;可测度;可确证。

可确证是传统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使决策变成了非常简单的最优化问题。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可预见、但是不可观察或不可确证的问题。

二.无交易定理(no-trade)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瓦尔拉斯均衡情况下市场是有交易的,但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信息问题上有几个重要结论都是以"无交易"定理的形式出现的。

(一) 米尔格罗姆和斯塔基Milgrom & Stokey, 1981)和吉纳卡普勒斯等人的"无投机(speculative)"和"无打赌"定理

对理性的双方来说,要么打赌不会发生,要么大家从打赌中得到的纯收益之和为零。

(二) 梅耶森-萨特斯维特定理(Myerson & Saterthwaite)

双边交易中并非所有帕累托效率的交易都能实现;不完全契约理论中,由于契约的不完全会导致有效率的交易事前不能达成,因为大家知道契约有漏洞。 (三) 阿克洛夫的经济学贡献

阿克洛夫1970年发表在QJE上的关于柠檬市场的论文也给出了一个无交易结果。科斯定理讲,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有效率的交易可以实现;而现实世界是存在交易成本的,交易成本是一种制度运行成本,导致这种制度运行成本产生的原因的实际是信息问题,或者说是知识问题。

1.实证分析:二手车市场

A 假设:a. 从好车到差车服从均匀分布,只有卖方知道自己车的质量。

b. 买方只能根据市场上的平均质量出价。

B 结论:这个过程的均衡状态就是,拥有高质量车的人就会退出市场。最差质量的车子留在市场上。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叫逆向选择的原因。

2.规范分析

A.信息的不对称带来两种问题。

a. 隐藏信息导致逆向选择,及有效率的交易不易达成;

b. 隐藏行动带来道德风险,行动不容易被观察到的人追求自我利益时会不负责任地损害他人利益。

B.机制设计关注三个问题。

a.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激励问题;

b. 考虑机制的复杂性的信息问题;

c.机制的稳健性问题。

信息经济学主要在第一点上成就巨大并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认可。

三、显示原理

梅耶森等人证明:如果一个社会选择函数是可以通过一个机制的贝叶斯-纳什均衡来执行,那么存在另外一个机制,这个机制有一个真实显示均衡同样可以执行原来的社会目标。也就是说,存在一种机制,在这个机制下,每个人都讲真话。

三、斯蒂格利茨和信息经济学

柯荣住

一、斯蒂格利茨的保险市场模型

(一)以自行车险为例: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完全信息下,投保人的信息为保险公司所知道,此时不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

由于其行为无法被保险公司所观察到,投保人看管自行车的努力可能会因为投保而发生改变,从而可能使自行车被盗概率上升,保险公司就可能会亏损。结果是没有公司愿意提供自行车保险,即前面所说的"无交易":社会中有帕累托有效的一些交易可能不会发生。 2.逆向选择:

每个投保人可能知道自己自行车失窃的概率,而保险公司不一定知道这种信息。那些觉得自己的自行车被盗的概率比较大的人会更有积极性投保,这样保险公司赔偿的概率也会变高,会更加容易亏损。同样最终这个保险市场也会不存在。

3.改进方法

A. 提高保费

斯蒂格利茨(1976):提高保费不能使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消失。

提高保费时,那些犹豫不决的客户可能就会选择不保险,而这部分人往往是丢车概率比较小的人,因为丢车概率越小,他所能接受的保费就越低。这时保险市场同样难以存在。

B. 分离均衡

斯蒂格利茨证明: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混同均衡,只存在分离均衡。这是因为保险市场存在竞争。比如保险公司A提供一种合同使这两类人都选择投保,那么总会有另外一个保险公司设计一个合同,把低丢车概率的人吸引过去。

混同均衡:使丢车概率高的人和丢车概率低的人都愿意接受的合同;

分离均衡:保单会使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选择。

(二)斯蒂格利茨的模型和斯宾塞的不同之处

1.斯宾塞模型

拥有信息的人如何传递信息,不拥有信息优势的人只能消极地等待拥有信息优势的人传递出他的信号。

2.斯蒂格利茨模型

不拥有信息的人可以主动设计一个菜单,来甄别不同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必然存在均衡。

二、斯蒂格利茨的信贷市场配给模型(1981,1983)

古典经济学认为:既然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能够决定利率的话,利率币供需平衡时的利率要低是偶然的短期的现象,长期来看供求平衡。

斯蒂格利茨认为:借贷市场上供求不相等是一个长期的现象,瓦尔拉斯均衡是不存在的,而实际的利率比瓦尔拉斯的均衡利率要低。

一个人借钱投资,如果投资风险很低,回报率不高,那么他会不愿意借比较高利率的钱;而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率的投资,会越有可能申请比较高利率的贷款。这时如果银行想通过提高利率来来弥补自己的亏损,就会把那部分有稳定回报率的那部分投资者拒之门外。

银行不得不采用信贷配给,即所有申请贷款的人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满足。这样银行通过有选择性地给申请人贷款的办法来降低风险,而不是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增加收入。

斯蒂格利茨除了在这两方面做出了贡献之外,还在发展经济学上,国际贸易上,关于金融市场有效假说上,都有大量的文献。

三、斯宾塞、阿克洛夫和斯蒂格利茨的理论贡献的运用

(一)契约经济学

契约经济学的运用非常广泛,如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二)组织设计

1.组织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设计官僚选拔机制的时候,必须在要求说真话和不偷懒之间作一个折衷。比如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学生举手,如果对举了手的学生惩罚太重,那么下次就没有人会再说真话;而如果惩罚太轻,又会诱使更多的人不做作业。

2.在中央集权制下,数目化管理不可实施。

人事任免权在上级官僚手中,而只要上机官僚对下级官僚的政绩是不完全信息的话,必然出现数字造假。

3.有效率的政治制度的必要条件

A. 必须设计出分离均衡,使那些说真话不偷懒的官和不说真话并且偷懒的官都有所选择,把比较差的官筛选出去。

B. 必须让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来监督官员。

(三)法律的设计

斯蒂格利茨的分离均衡的思想表明:一个法律不考虑诉讼前的自选择问题,它必然是低效率的。

诉讼当中的逆向选择:由于打官司很费力,只有相信自己有足够赢的把握的人,才会去打官司。法院里的案件肯定是那些原告胜诉率很高的案件,而原告胜诉率低的案件已经被这个无效率的法律驱逐出司法市场了。


(高 飞 整理)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