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想象的历史条件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07期]

亚洲想象的历史条件

时 间: 2001-12-2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汪晖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当代亚洲论述的背景条件

(一)谈论亚洲问题的原因

1.批评十九世纪以来欧洲中心主义的取向,重新结构亚洲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2.批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发现超越民族-国家的亚洲想象空间

3.讨论用区域结构来应付世界性的金融动荡和迎拒当代全球化的挑战

(二)亚洲概念的历史叙述

1.最早由欧洲人提出来,指希腊以东的地区,等同于东方

2.今天亚洲的地理观念是在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中发展起来的

二、脱亚入欧论与民族主义

(一)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 1.核心含义

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特别是摆脱儒教主义和亚洲的封建性的关系,进而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

2.亚洲的内涵

在脱亚入欧中,亚洲和欧洲的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范畴,而是一个文明的概念,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二)丸山真男面临的困境

他要从日本的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当中拯救出启蒙的理性。

1.脱亚入欧成了日本民族主义兴起非常重要的口号

他强调脱亚入欧只是一个偶然的口号,对福泽谕吉来说更重要的是民主、人权、国权等概念。

2.脱亚入欧这个口号又被日本极右翼的势力所使用 当时日本的殖民主义政策使用了脱亚入欧的启蒙主义的口号,但他们在行动上是入亚反欧,侵入东南亚和中国。

三、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自决权

(一)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

1.民族复杂的国家状况都是一种落后的状况,民族-国家是当时发展资本主义唯一可能的道路;

2.长远来看一个大国对于发展资本主义是好的,但在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国的革命者不能站在大国沙文主义的立场上支持本国政府,而必须支持小国的民族独立;

3.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地的被压迫民族的社会斗争就被组织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亚洲是先进的,欧洲是落后的。 (二)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论述

1.两种不同的亚洲

一个没有完全独立的国家的亚洲:指亚洲还没有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结构,这是要被否定的亚洲;

一个即将复兴的亚洲:亚洲复兴的起点不仅指日本,而且指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结构。

2.王道和霸道

霸道:一方面亚洲复兴的前提是民族-国家,另一方面民族-国家又恰恰是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一种形式;

王道:中国历史上所采用的朝贡体制与王道文化有关;俄国要和欧洲分家,就是因为它主张王道,不主张霸道。

3.大亚洲主义与脱亚入欧论的异同

相同点:其亚洲概念都是超越民族-国家的范畴,但又都是和民族-国家及民族自决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同点:福泽谕吉所想象的亚洲和东亚具有高度的文化同质性,都是儒教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文明;

大亚洲主义特别提到亚洲是所有宗教的发祥地,把土耳其、俄罗斯都看成是亚洲范畴,并用民族-国家解决内部的差异性,因此没有形成内部文化上完全一致的亚洲观念。

四、多个历史世界中的亚洲和东亚文明圈

(一)浜下武志朝贡贸易前提下的东亚世界体系

1.主要内容

东亚世界体系以朝贡体系为纽带,以中国为中心;但是朝贡这个规则必须修改,最基本的方向还是要建立以海洋为中心的不同于西方贸易体系的新的东亚体系。他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批驳了费正清认为朝贡体系是完全负面影响的观点,看到了在亚洲世界内部早就存在着复杂而发达的经济网络。

2.理论缺陷

A.如果说朝贡体系是中心和周边的关系,而现在的条约体系是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过于简化了对朝贡体系的理解;

B.国家的区域性的体制在欧洲也同样存在,我们难以区分欧亚之间这种规则性的不同;

C.朝贡贸易包含了礼仪、政治、社会交往、文化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而实质性的经济贸易关系处在次要的地位; D.他突出的是文化、地理的距离、海洋、政治结构在形成区域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的时候的重要性,但是对亚洲其他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联系的多样性缺乏比较清晰的论述;

E.他强调的是朝贡贸易,而当时推动贸易的与其说是朝贡贸易,不如说是黑市贸易,或者说走私。

(二)其他日本历史学家关于东亚世界概念的论述

1.西鸟定生

东亚世界是一个自我完成的文化圈,在此文化圈中,诸文化有独自的和相互关联的历史结构。东亚世界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以及蒙古高原和西藏高原的河西走廊地区东部的地域,但是这个历史的边界也有它的流动性。 构成东亚世界的特征的因素包括: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也部分地包括佛教,因此这个东亚概念在文化上具有排他性。

2.前田直典

从古代至中世、近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历史尚未有共同性时,日本社会的发展与中国大陆有是否平行性或彼此相关,至今仍未解释清楚。一般认为,此前日本在社会基础构造上与大陆全然隔离。

3.沟口雄三

亚洲地区以儒教为中心,并应把中国革命和宋代以来形成的天理、公平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在亚洲内部存在文化的原理性。

五、互动历史世界中的亚洲

(一)美国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关于大陆内部的关系的叙述 在长城的两侧并立着农业和游牧两个大的社会实体,它们在长城沿线的接触形成了持久的互动关系,长城成为为亚洲的中心和两边交往与民族融合的区域,从而形成了亚洲大陆内部的整体关系。游牧民族最开始是农耕社会中被排斥到草原上的那部分人,只有当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草原社会的时候,两个不同的社会所共有的边疆才建立起来。

(二)陈寅恪关于大陆内部关系的描述

西北而不是海上贸易和东亚文明圈在亚洲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位置。他强调大陆内部的相互联系,中国大陆王朝许多制度并不是王朝本身就有的,而是从外面传来的。 (三)宫崎市定的宋朝资本主义假说

1.核心内容

在十世纪北宋建立的时候,以中国为中心已经建立了一个资本主义模式,早于欧洲。同样,朝鲜的十四世纪,日本的十七世纪,基本上构成了亚洲的近代叙述。

2.主要理由

A. 从唐末开始,贵族制度开始瓦解;

B. 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冲突中,这些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国家意识,所以宋朝是建立在具有丰富的民族-国家或者准民族-国家意识基础上的国家;

C. 运河在贸易和连接内地和海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逻辑结论

如果没有从东洋贸易中得到的资本积累,没东洋有提供原料和市场,欧洲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

六、总结

以上分析与其说证明了亚洲完全的自足性,毋宁说亚洲概念的暧昧性和内在的矛盾性。

第一,对亚洲概念的分析始终是和亚洲内部寻找自身的现代性的根源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亚洲概念和民族主义运动及民族国家间存在着密切的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第三,完全自足的总体的亚洲概念是难以成立的,我们要谈论新的亚洲想象,必须把文化的多元性和有关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架构要联系起来,不能简单地想象一个同质的文化上一样的亚洲;

第四,亚洲和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宗教、贸易、文化和军事存在着长远的历史关系,在某些时候某些关系甚至压倒了内部关系;

第五,如果说对于亚洲的文化潜力的挖掘是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那么亚洲概念的重建也是对于分割亚洲的殖民力量、干涉力量和支配力量的抗拒。亚洲想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为了去除造成冷战的内在的结构。

(高飞 整理)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