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之比较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63期]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之比较

时 间: 2004-05-2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华世平

主持人: 茅于轼

评议人: 查道炯 高洪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所的第263次双周学术研讨会上,人民大学的华世平博士从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两个改革的历史背景,政治策略,以及中日两国不同的哲学理念这三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一下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出现不同走向的一些原因。

在进行比较之前华博士解释了一下自己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他通过对建构趋向和解构趋向这两种现代研究中的总体趋向的各自优缺点的评述,引出了自己的思路,也就是在对某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时,这两个案例在其他所有方面都是相似的,只有在一个关键的方面非常不同,再从中探讨原因。

首先,在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的背景方面,华博士认为中日两国有着惊人的相似。中日两国从文化上来讲,从社会结构上来讲都非常相似,而且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在19世纪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抵御列强,同时都是非现代化国家,也面临着现代化的任务,在列强的刺激下要搞现代化。但是从中日两国当时的社会结构上来讲也有一个不同,在于当时日本的社会结构是封建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当时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在日本中央政权的力量有限,而且没有一个很强的全国性的官方意识形态。而中国不仅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而且还有一个由儒生组成的官僚体系。

其次,从两次改革的总的政治策略上来看,华博士认为日本采取的是慢三步的方针,而中国采取的是快三步。日本的慢三步是第一步首先改变日本人的思想,先搞文化改革,第二才谈到政治改革,最后才搞别的东西。而中国的快三步是第一步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失败以后才开始政治改革,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才开始了新文化运动。具体改革策略上日本也是慢、缓,中国改革则是相当激进,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

另外,华博士还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始终是明确一个目标,一个阶段,就是西方化。而中国的改革就是两个阶段,先要学习西方,进而达到世界大同。而且出现了对两个阶段的分界线的错误认识,这也是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华博士从两国不同的哲学理念的层次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精英在政治策略上采取不同方式的原因。第一,中国人的大同世界观。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有在世界范围内要消除国界、消除家界以达到世界大同的大同思想,而且为中国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甚至政治精英所认同。日本人则不理解这种大同思想,对中国人的以德报怨的思想也不能理解。
第二,中国人的一元论思想。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认为世界上的真理都有一个源泉,一个根源,一个真理。与此相应的权力也有一个,持有真理就应该有权力。而日本崇尚多元思想。
第三,中国的科举考试。这说明中国有一种民粹思想。中国的贵族概念和日本、西方的贵族概念不太一样,中国的贵族是指皇帝的近亲,很少的一部分人,而在西方,贵族是一个社会层。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不会贬低老百姓,而在日本则相反,对老百姓的贬低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民粹政治和精英政治的区别。华博士也同时指出中国的民粹政治也与中国的传统思想非常重视人民有关。
第四,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强烈的道德中心的传统,而日本的知识分子则不坚持这种道德中心论,认为道德没有什么用处。
第五,以福泽为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政治精英对西方理性比较重视,接受了实证科学和经验主义。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却还是延续着一种儒家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