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工深度系数法计算GDP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66期]

用加工深度系数法计算GDP

时 间: 2004-07-09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徐滇庆

主持人: 柯容住

评议人: 任若恩 王小鲁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所的第265次双周学术研讨会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徐滇庆教授分析了GDP的核算方法和国际比较方法,以及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工深度系数法,并以此计算出中国GDP的底线和可能区间。

第一、徐教授用世界上关于中国GDP数据的两种不同的评价,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他通过对中国崩溃论的批评,指出现在应该在统计方法上找到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原则,所以有必要研究一下在GDP统计方法上到底有什么分歧。

徐教授同时简单的回顾了一下中国GDP统计的历史,指出早期中国在GDP的估算中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购买力平价法。后来,中国学习苏联,采取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自1993年以来,中国逐步和国际标准接轨,取消MPS,采用国民账户体系(SNA)。

第二、徐教授分析了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及其各自存在的问题。第一种是生产法(Product Approach)。它的计算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总产量-中间收入。而这种方法的问题就在于难以计算服务业的产值。

第二种是收入法(Income Approach)。它的计算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而这种方法的问题就在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折旧率很难确定。

第三种是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它的计算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而这种方法的问题就在于资本总额的计算存在三大难点:第一,很难统计居民消费;第二,很难计算固定资产;第三,投资并不能简单等于资本增量。

第三、徐教授分析了GDP的两种国际比较的方法及其各自存在的问题。第一种是世界银行通常采用的汇率法。它的计算公式就是:GDP = Ex ? ∑ P? Y。汇率法中包含了4个要素:汇率(Ex)、求和符号(∑)、价格(P)和产量(Y)。而这四个要素都有问题。第一、价格差异产生的偏差;第二、并非所有产品都进入国际贸易;第三、统计范围不同导致的扭曲;第四、产品或服务质量上的差异。他也由此得出结论,总体来说汇率法是不太可靠的。同时,徐教授还分别以图表的方式展示了中日两国汇率的变动对各自GDP的影响,说明了汇率波动会给人们理解一个国家的增长率带来很多扭曲。

第二种是购买力平价法。按照购买力平价法,相同数量的产品,必须具有相同的价值,也就是说在估算GDP过程中必须对各国产品和服务使用相同的价格。但是,使用购买力平价也有许多的问题,实践起来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商品种类非常多,不可能把什么商品都包括进来。在统计时选择不同的商品有可能影响统计的结果。计算购买力平价需要大量的统计资料。而且由于商品品牌不同,质量不同,其价格也必然不同,很难分类。再加上缺少统一的市场价格,使得购买力平价法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使得购买力平价法在应用时产生了很大的偏差。

徐教授同时解释了估算GDP的主要目的:对内,是为了掌握国家经济运行状态;对外,是为了进行国际间比较,从而决定国家的外交、贸易政策。更重要的是对宏观数据的研究重点应当落在相对比较上,而不必过度强调数据的绝对值。因为GDP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综合国力的。所以他也希望可以找到一组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中国综合国力的指标。

第四、为了更准确的找到这个指标,徐教授选取了原材料和农产品作为统计对象,因为在众多的产品当中,工业原材料和基本农产品的同质性最高,所以可以尽可能避免质量差异。这样选择的优点是数据需要量不大,而且数据来源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可信度比较高。这样统计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原材料,包括农产品、矿产品和化工原料,只占GDP的一小部分。因为GDP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增值。第二,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原材料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越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原材料产值占GDP的比例就越小。因为GDP主要来自加工创造的产值。

由于世界各国的原材料价格各不相同,如果采用各国本地的价格仍然会掉进歧义的陷阱。为了克服这个弊病,徐教授选取了一组虚拟的国际市场价格,用这个价格来乘以各国的原材料产量,得出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就被称作虚拟原料产值。

徐教授选取了38个国家,包括中国的17种农产品和13种工业原料,并分别考察了98年和2000年的数据,做出了一个模型。

接着徐教授创造了另外一个词汇,加工深度系数,也就是用一个国家的虚拟原料产值V除以GDP得到的。他的计算公式就是:β = V / GDP。同样根据对98年和2000年的数据的考察,得到了两组基本一致的排名。而中国的加工深度系数是处于0.02—0.24之间。

第五、徐教授分析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位置。首先,中国的很多原材料和能源产量,尤其是粮食和矿产产量的世界排名都是名列前茅,甚至遥遥领先的。

最后,徐教授分析了中国GDP的底线和可能区间。假定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和津巴布韦一样,也就是说中国的加工深度系数和津巴布韦一样,都是0.2367,而1998年中国的虚拟原料产值为2874.97亿美元,那么用虚拟原材料产值去除加工深度系数,可以知道1998年使用中国生产的原材料能够生产出12131亿美元来。这就是中国GDP的底线。假设中国的加工深度系数跟菲律宾差不多,菲律宾的加工深度系数0.1052,那么中国的GDP是27380亿美元。在98年,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是12.47亿。按照上述算法,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的原材料国际价值是230美元。人均GDP的底线为1000美元。如果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和菲律宾差不多,那么中国的人均GDP可能在2200美元左右。

由于98年德国GDP为21440亿美元,日本为39400亿美元。如果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和菲律宾相当,那么中国GDP超过了德国,居世界第三位。因为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肯定不低于菲律宾,所以徐教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在世界上的GDP排名应该不低于世界第三位。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