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以及最佳实践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16期]

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以及最佳实践

时 间: 2002-05-17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郑京海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一、研究背景

1.近几年对我国国企的相关研究

Groves等人(1994)研究结果是TFP有增长;刘子楠和刘绍嘉(1996)得出国企效率改进为1.6%;李伟(1997)没有分TFP;韩国学者Li(1997)算出TFP也有增长;澳大利亚学者Kong(1999)采用随机生产函数法没做出结果;董晓元和Putterman(2001)作了简单的回归。

2.此项研究的数据来源

此项研究是实证研究,或者说经验研究;研究是在社会科学院进行的"国有企业800家调查"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的,最后采用了其中600多家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数据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到1989年,1990年到1994年。


二、研究内容

1.全要素生产率(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要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效率的改善,第二是技术进步,第三是规模效应。在传统的增长核算的计算中,很少把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开。在此项研究中假设规模效应是不变的。

生产函数:也称生产前沿,给定投入,在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现实企业中的投入产出一般会低于生产前沿。

技术效率:给定投入,实际观察到的产出与生产函数的产出的比值,通常是一个小于1的数。

技术进步:给定投入,企业在t+1时刻的最大产出与t时刻的最大产出的比值,通常是一个大于1的数。

规模效应:在生产前沿曲线上,生产规模较小的时点的生产率比生产规模加大的时点的生产率要低,也即其斜率更小。

非效率生产单位(inefficient unit):不在生产前沿上的企业。

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处于生产前沿上的企业。

把TFP分成几部分的好处在于:如果只笼统地计算TFP,就难以从技术效率方面来评价改革;将TFP拆分成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之后,能够更好地度量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果。

2.DEA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此项研究先用DEA方法来做生产函数:首先把投入产出的数据都一一绘在图上,然后把一条纵轴直线绕原点向下靠,直到碰到第一个点停止,这个点就叫做最佳实践,这条线就是生产前沿。此项研究选择的是非参数型的确定性的前沿生产函数,并且是不变规模效应。

这一方法在西方国家被广泛用于估算公共事业单位的效率,比如医院,学校等等,后来又被用于度量多种投入与产出的产业,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不太好度量的产业,比如银行与保险。

3.Malmquist指数(Malmquist index)

Malmquist指数是关于TFP的指数,它是在DEA的基础上来定义的。Malmquist指数本身对TFP的度量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效率的变化,一部分是技术进步。

三、研究结论

1.从1980年到1994年15年中,被调查的600多家企业的TFP几乎每年都有增长;

2.如果把国有企业TFP的增长拆分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部分,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

3.这些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比较低,大概是50%到60%,最多为80%,有时这些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甚至有下降;

4.在回归分析中,大型国有企业的TFP增长概率比较大,出现最佳实践的概率也比较大,但TFP平均增长水平跟中小企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差距不大;

5.在各项影响因素中,浮动工资与TFP正相关,且相关度比较大;教育与TFP也正相关,但是主要表现在长期中;开工率与TFP同样正相关。

(高 飞 整理)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