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似结构的一般理论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08期]

拟似结构的一般理论

时 间: 2002-01-11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杨新英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1月11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召开了208次"双周学术讨论会",湘财证券证券投资部副总经理杨新英做了"拟似结构的一般理论"的主题发言。以下是发言的主要内容:

一、拟似结构的一个简要表述


在一个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居于中心地位的核心原则,这个核心原则暗含了文化活动的一个长期走向,是人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的。支持这一核心原则的宗教哲学或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历史遗传性和文化稳定性,而且在总体上决定了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在结构和演变机制,并因此形成一个文化系统自身的结构刚性。其它所有人为制度结构和行为规范,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原则的模拟相似结构。由于系统本身的结构自足性作用,这种拟似结构一般也具有较大的历史适应性和形式灵活性,而由文化拟似结构所引致的变异性,一般较难超越文化自身的演变机制约束,因而并不能对核心原则产生根本影响。


二、人类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1、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西方文化的主体思维方式。这是西方科学方法论的根本基础,是西方文化中可以适用到宇宙观和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通用主体方法,也是西方进化论和进步观的思想基础。这个东西很有扩张性,它目前正借助于科技主义的功能理性向各方面进行全球化扩张,并进而造成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

2、拟象思维。拟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思维方式,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拟设观念,通过拟合归纳和拟象循环推演的方法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适用到宇宙观和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通用主体方法,也是小农思想和天不变道亦不变文化理念的方法论基础,其主要特征是循环递归性和自体完备性。这种思维方式直接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圆融、模糊非计量性和非累积性。


以拟象思维为主体思维特征的中国文化,自身即可以提供自洽机制。而以抽象思维为主体思维特征的西方文化,必须由一个外在的上帝提供文化自洽。


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共有的附属思维方式,又称艺术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观察、认识、体验、想象和分析综合而进行具象再现的思维过程。它同样深受各自主体思维方式的影响,并成为自身文化体系价值观最直观有效的体现方式。


三、中西文化的核心原则


基于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分析,拟似结构理论认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原则是基于主体抽象思维基础上的知序原则;中国文化的核心原则是基于主体拟象思维基础之上的礼序原则。


1、礼序原则。礼序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以自然伦理为基础、以拟象思维为手段构建的一个基本秩序基础与核心。它的特点是以已知的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内得到经验和拟象演绎法验证的,被认为先天地生,与天地人同在永远不变的生存依据与生活依据。它的自然伦理基础是所谓"尊"和"亲",衍生伦理是"孝"、"弟"和"忠"。


2、知序原则。作为西方文化核心原则的知序原则,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建立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存在论基础之上的、以抽象思维为手段所构建的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基础与核心。它的特点是以已知的知识为依据,以逻辑解析的方法为工具不断向未知领域扩展,从而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真"、"善"、"美"、"公正"、"自由"、"平等"、"博爱"等方面不断进行层次递进,向知识纵深推进和发展。而由于人类知识的无限和生命的有限,以及逻辑方法的内在不完备性,使得西方文化从本原上就有一种扩张进取的内在要求。


四、拟似结构下的两种不同社会秩序及社会运作机制


(一)、拟似结构下的社会秩序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由礼序原则推导出来的是礼义秩序,而由知序原则推导出来的博弈秩序。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在平常交往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内含于礼义原则和礼义秩序之中的内在要求。西方文化原则中推导出来的博弈秩序则强调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这里的公共关系是一种博弈的关系。

(二)、拟似结构下的社会运作机制


礼序原则派生出来的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农业文明和历史的平面化低层次循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礼序原则统治下,礼治结构与礼序层级权力距离大,礼义关系与人际关系复杂化,技术进步缓慢,交易费用增加导致效率耗散。在这里知识就是野心,是危险的。

知序原则派生出来的是以分工合作为特征的商业文明和历史的螺旋式上升及内生进步与扩张(物竞天择的历史进化论以商业文明为先导的工业产方式)。在知序原则统治下,知序结构与法定层级权力距离小,人神关系的疏离,人际关系的简单化,技术进步加速,交易费用减少导致效率改进。在这里知识就是财富,就是力量,"知识经济"的形成机制已内涵在其文化原则之中。


五、拟似结构理论下的中国社会与经济


(一)、中国经济之谜


1、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美国人对此难以理解。也就是说,中国的很多政策从经济学的道理上看不合理,但很有效,象1989年的安定团结贷款与悄悄完成的价格改革(90%)同时进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的政治智慧。


2、中国在市场现象与不可预测性上的特殊性。一是产品生命周期,西方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正态分布的图形,而我们这里有时则是一种直上直下、爆发性的图形。类似的例子有吴炳新的三株现象与来辉武的神功元气袋以及矿泉壶等等。此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弹性要大于供给弹性,是一个蛛网收敛的房地产市场,这正好与美国相反。我们的突发性消费、经济周期、行政手段、市场都是政府可以随意调控的,现在的文化传统对政府权威的默认实际上是继承了过去对皇帝权威的默认。这种不可预测性如果要拿西方逻辑演绎体系时间序列和回归分析来解释的话,需要加入很多西方难以理解的变量。

(二)、原因简析:文化、体制、知识


1、文化因素。市场经济是一种西方式的博弈规则,在中国传统中是无法内生出来的。中国人从西方的观念上来理解,还不是成熟的理性人,礼序原则是不能容忍平等博弈的,更不能容许自由与民主。统一思想与统一偏好以及符合中国人面子和实用理性的消费,都有其内在的文化合理性。中国人讲面子而无独立人格,因此有一种西方人难以理解的集体无意识,所谓有群胆没有孤胆,消费示范作用非常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定的、必然的,是历史与文化的合理延伸;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论等都是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实用主义理论。


2、体制因素。这是文化预设的制度所设定的规则。大一统、专制、中庸、礼序作为传统文化的遗传,仍然在实际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来源于西方文化一部分的马列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统一的表面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方式,以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平等",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接受的主导机制。中国(印度)经济落后的根源即在于扼杀主体创造性和个性的社会主义体制。


3、信息因素。知情权既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也是交易密集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的不言而喻的基本前提。天赋君权与天赋人权是中西文化核心原则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公理预设。生存权并不是人权的核心。由于权利不平等进而引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利益分配最终倾向于掌握知识和信息的人,这是知识经济最核心、最本原、也是最可货币化的机制。


六、跨世纪命题:中华文明如何应对外来文明的挑战?


西方文明核心原则中内涵了一个加速扩张的机制,这与中华文明核心原则内涵的超稳定机制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跨世纪命题。以前外面的文化到中国来,都被中国的文化吸收掉了,而现在我们碰到的西方文化跟我们文化的核心原则是绝对不同的,我们自身的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这两种原则实际上已经全面接触和展开较量了。将来的结果到底是怎样,谁也说不准。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人类心智的进化无法适应西方式的知识积累速度,还是人类心智的潜能已经远远超出中国式人伦规范的要求?


(李成刚)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