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研究中心的关键细节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226期]

经验研究中心的关键细节

时 间: 2002-10-1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朱玲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茅于轼:今天我们邀请的是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的资深研究员朱玲教授来给我们讲经验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下面欢迎朱老师。

朱玲:谢谢茅老师。在茅老师面前我不敢叫资深。 我先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要出书,要我写一篇关于研究方法的文章。但由于我有很多的事要做,所以非常地勉强,不愿干这件事,而且我也反对单纯的谈方法,因为方法是为研究目标服务的。 但是考虑到要维护经济所与其它兄弟研究单位的关系,也就答应了。他们要我写一篇8000-20000的文章,开始我还担心写不了这么多,然而一真做起来,却越写越多以就写成了这篇文章。我现在在指导研究生,同时当经济系主任,看了不少的博士论文,在看博士论文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我实际上是想把一个研究过程,并不是说理论研究,而是经验研究 EMPIRICAL STUDY 中需要交流的一些关键的问题讲一下, 而这些是我过去20来年做这类科研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我想把这些教训告诉大家,因为我过去看戏,总爱看幕后,但是始终看不见,觉得特别玄。 后来看书看文章,作者不把他的过程告诉你,看到的 往往是最后的结论,所以我常常对学生说导言是最后完成的,并不是前面没写,写了好几遍,写到最后,觉得文章的框架更明晰了,再来一个导言,所以这工作是反过来的。 我愿意把这些东西搬出来,跟大家聊聊天,把最容易吃的苦告诉大家。 我就希望他们能跟我做 一次研究,能独立的知道每个环节应该怎么做,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主题的确定。

一、研究主题的确定

当年我还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和我的导师聊起。他说研究主题的确定有几个要素要考虑。第一:就是在理论上有创新。你不可能创造一个大理论,但最少在每一点上要让人觉得他是新的,这是一个考虑;第二,就是在方法上创新。如果说别人没用这个方法,你能把这个方法尝试一下也是可以的;第三,资料上的尝新。你可以选新资料。我问他:"那您在苏联做副博士的时候走的是那一条路", 他说是资料,因为当时做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时,他在资料上是占优的。这给我一个提示,那就是基本的一个目标是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在资料上的更新。后来看到的论文大部分都想更新,很多人的题目也很好听,但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题目特别大。 就在今年,吴敬琏也给我打电话说学生始终做一些大而无当的题目。他想让我去专门的讲一讲怎么选题,因为很多论文是有问题的,形式逻辑都不对,语言也不行,因此想请京城的一些高手去讲怎么演绎,怎么归纳,怎么选题,要用这些人的经验来说明这个事。比如有个题目:二元社会的转型。这个题目非常的大。刘易斯他也不过就是说劳动力转移过程这么一个转型。比如国有企业改革,有些学生就把国有企业改革的事全说了,看完之后,你就发现他什么也没干。这样的是不光是研究生犯,咱们的很多研究同行也犯。看了很多的东西之后发现不知所云,什么都说最后什么也没干。这样就有问题了,你要做一个研究的话,你一定要让读者明白,一定要有所贡献,应该有点前进;第二呢,最好把题目作小一点。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几千年来就似乎特别关心国家大事,所以一动笔就不得了。原来的天下是很小的,就中央政府周围的那一块,原来天下的事也不多,政治也很简单,经济也不复杂,所也他能用大题目,而现在的事情都越来越复杂,每一个小的问题都需要大家付出200%的努力,所以如果想把事情搞清楚,就最好把题目定得小一点,把题目做的既小又明确,又具体。我举一个例子是儿童辍学的问题,我一直想做这样一个题目,实际上到现在我也没把他做完,但是我做了充分的考虑与准备,因为我把资料已经收集了,只是因为琐事太多而没有时间做。对于儿童辍学这个事情,我想看看它的原因,是哪个地区的,是不是因为贫困等等,也可以针对某个民族如苗族,然后选择某个地方,看看儿童辍学的原因是学费太高了,家里太穷了,还是要参加劳动。然后他们的性别问题,男儿童辍学还是女儿童辍学,是13岁还是15岁辍学,是8岁到10岁辍学还是15到18岁,都可以做。 把题目越定义就越窄,然后你才能把他做得很丰满,至少让读者看完之后,让人觉得没有浪费他的时间。经常有这么一种情况,给我那来一个很厚的东西,结果是看完之后都没内容,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二.对文献的分析

实际上看任何人的东西都有很多的文献,文献十分丰富,而且现在的文献来源又很多。但如果不明确地知道我想干什么,你就可能被文献淹没。所以现在我跟我的学生要求他做到两件事,一个就是从现存的报纸、杂志你都看出了什么故事。另外一个就是要分析。有的人找个没完没了,结果没有自己的分析。我刚看完一篇博士论文,有18万字,9万字的文献,说个没完没了,而文献又不是和主题密切相关的。他论改革,就丛亚当斯密说起,结果变成了对某一个学科的说明,描述了学科的发展,但却没有说明白他要论证的问题。对某个问题,应该理出个脉络来。你从那个根上然后延伸到你要说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就是我做过的研究农民的健康问题,健康保险,实际上是想看看中国农民在健康方面得到的 一点保险。那从理论上来说就应从人力资本说起,因为人力资本里头有一个健康问题,但又有一整套健康投资理论。健康和医疗是不划等号的,因为健康取决与很多因素,如果把这些都分析了才写就好些。在健康投资理论论证有名的就是福格尔,后面就是格罗斯曼,一个提出了思想一个是从数理上论证。当然我的这篇文章是给学生看的,我就把他发到经济学动态第八期。我不认为我的文献引用最好,但我想告诉我的学生,如果到处都提到,开了一层门又是一层门,始终都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是不正确的研究方法。

然后是是相关的专著、论文、研究报告都要看,尤其是要看那些经典的论文。比如信贷,文献有很多篇,但不论是研究南美还是研究南亚,都要提到斯第格利茨的一篇论文,是关于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所以我就找来看,一看之后我马上就知道了自己的方向,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没有用中文发出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大家都公认他是。为什么大家都公认他是经典呢?是因为他抓住了这个领域中的关键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大家对题目不太熟悉的话,那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读教科书。

还有就是应该看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政府公报以及简报。为什么要分析这些了?因为有的是政策研究,有的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比如性别不平等问题、妇女地位不对称的问题。妇女地位不对称造成很多妇女在几年以后就没有土地了,而这些问题就需要回溯,因为许多人当时不知道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们当我的那一篇文章发表了以后,第二天就接到了电话说他们没有歧视妇女,但我当时一方面看了财产法、继承法,还看了一系列关于土地承包的规则,看完之后我就发现到底是谁在参与关于土地分配的决策,然后就会发现妇女根本就不参加会议。开会并不是男女老少都去的,而是每家每户只去一人,去的都是男人,到最后妇女就没有地了。这说明正因为你看了这么多的文献,这么多的法规就知道正因为这个社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不平等的事实。后来我把这个情况给杜老说了,他明白因为我的调查研究就是在他的家乡山西省进行的,事情也就清楚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因为我做的是中国的事情,所以我刚才提到的政策分析,它构成了这个社会的法律框架,因此有必要分析法律、法规、简报等等资料。接下来我要提到就是对档案的分析,他给了你一个关于这个地方的一个立体的感觉,当你到一个地方去的时候,拿出这个地方的地方志一看你就会知道这个地方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这个地方的过去是个什么情况,这在研究中将会大大的加速进程,也有利于研究人员抓住重点。


三、 减少调查误差

关于减少调查误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在文章中我写了很大的一块。不管后面的很多结论怎么样,但如果从一开头调查时就搞偏了,结论也就不真实了,就只能玩游戏。首先是调查地点的选择,我有一个经验,比如政府研究,知道如果你到相关的上级部门,他就会把你介绍到这个事件发生的最密集的地方。比如我调查水利,水利部就说应该去四川,我就去了四川。但是在我做性别问题是就犯了一个大错,我原先是想做劳动力的转移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调查是在别的地方做的。调查和在家里计算是不同的,得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一般都会采用试调查的方法。但是我想如果把试调查和调查放到不同的地方就可以多看几个地方。我当时的调查是山东、河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却把第一地点山西给忽视了,那里有煤矿、焦煤厂等等。把表拿出来以后,我看了一下分布就发出去了,后来发现糟了,出了很大的一个纰漏。但此时调查员也已经下去了,我下去一看,大家 去的是四川、河南、河北、山东,临近地方的人也来了,我当时就急得不得了。这个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只好做,做下来之后剩下的又看了一些资料,然后就开始编排,但是到现在也没有编出来,也没有出那本书。直到今年我才把逻辑打通了,我就写了《欠发达农村经济中的性别不平等》。这里面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不光是劳动力的问题。当然,这些出来之后也并不是完美的,可是这个教训是深刻的。在调查这件事情上要省钱,但有的时候是不能省的。 然后是调查问卷的设计。大家可以看文章,我已经说得比较细了,有一点,我就做几个提示。第一是篇幅不能太长。我看到很多问卷,其中也有邀请我参加研究的。有一个问卷,总共有30多页,这农民怎么回答得完呢。咱们平时上课,不也就一个来小时,大伙可能就比较累了,要上厕所,要喝水,这农民那有那么多的工夫。他如果一次给你回答不完,你第二次再去找他,他就会烦你,你问的事情又非常的偏,他们不是兴趣很大,所以选题必须要使内容很丰富,要想使内容很丰富,就是我刚才说的你的题目必须足够的小。 另外一个就是语言。我当时培训调查员时就说,有可能咱们听起来忒顺口,人家听不懂,所以要多次地试,同时在培训调查员时作演示。只要他说有人听不懂,我就问你是怎么问的,一发现问题,当场就改。下一个就是计算单位。这得注意了,我们得按照人家农民喜欢用的东西,你用人家的单位,回来再算,所以在调查中就可以问土豆是多少麻袋,洋芋多少筐。因为这时候它本来就不精确,你再去想精确得的肯定是错误的,所以我把问卷都改了,问几麻袋回来再换算。第二,农户的很多事情是不同的。如果是共同的,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就只需问当家的,就没有必要在去做调查了。有好多问卷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一下子黄红麻、茶叶、果园还有稻米。其实有的东西南方有而北方就没有,北方有的南方又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别把问卷搞的那么长,因为一长别人就会害怕。在四川调查的时候,他们有一些特殊的产品比如他们都种茶,他们都种蕉藕什么的,所以在调查的时候把他们有的写上,他们没有的就都去掉,然后对这些进行编号,到陕西时,因为他们种中药、茶啊什么的,四川就没有。最后你在做数据库的时候,你只要把编号排起来就行了。所以这些编号、语言都是为了向农民问的时候方便,方便了农民也就方便了你自己。 下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和培训调查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家如果不做一个大的题目,可能就不需要。另一个就是样本的选择问题,推荐给大家一本书就是《抽样技术》,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但是如果你真要按那个抽样技术,你可能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比如说他有等距抽样与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得把农民排成卡片然后在从中抽,抽完之后再去调查,要是是在贵州、四川的大山里头,农民住得非常分散,一个地方就住3、5户人,你看它是一个村,可能你一眼就能看到,或者可以很轻松听到,但真要过去可能就需要4、5个小时了,半天也有可能到不了,所以要是在这样的情况,我就整个村落都抽,比如他这有5户,你就把5户全部拿下,这有10户,你就把10户全部拿下。在做的时候,你可以首先问被调查人这个村落大概有多大,比如100户,在其中高收入的有多少,他就会告诉你10户、15户,那么我就全要。一下子你就明白了,所以你就可以按照这个比例抽,抽完15户高收入的再抽15户贫穷的,剩余的都是中等的,而且被问的人也非常清楚,他会告诉你他为什么认为这家人有钱,这家很穷。

接下来就是问卷的回收。我为什么要把这个问题写进去呢?我的教训就是,我到山东去调查的时候,我当时想一最为有效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我先和所里的两个同事在山东做调查,紧接着就留下他们,我和所里的另外的一个同事就跑到宁夏。 在宁夏做完以后就立刻转到山西, 回到北京以后, 回收问卷发现答的很有问题,非常的不规范。 我去找人,困难极了,我打电话但就是找不到填这个表的人,负责的人也想不起来是谁填的这个表。对我们来讲天大的事,对人家来讲就是一万件事中的极不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根本就不理睬你了。 从那以后,每次发问卷,我都必然要到现场,要等到问卷的回收,比如我抽100份,四个人,每人25份,我们要一份一份地看,当场看当场发现问题再当场改正。 由于那是我们自己设计的问卷,我们知道哪儿是难点,于是就专门盯者那个难点,然后当面解释。

另一个就是调查完了之后当场就写报告,因为现在有笔记本电脑,这就变得很方便。 在当地、在回来的路上就一路写回来,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把最充分的信息记下来,即使是不做一个要发表的文章,也可以用参与式的表格做下来,但是我们的调查报告和农村干部的不同在于,我门不是为了给上级做汇报;也跟记者的不一样,他们是为了揭露问题,咱们做的是事实。。

下一个大块就是统计。统计这一块很重要的就是数据处理。说道这一块的重要,我在文章中写了很多的事。 最常见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只要他有很多的数据,他买了很多的数据材料,然后就可以了。我承认它可以做很好的诱饵,但是他很可能是不准确的。比如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它就说妇女穿的裙子是和经济景气反相关的,裙子越长,经济越不景气,裙子越短,经济越好。 这种东西可以在数据上高度相关,单事实上却不一定是这样的。所以在数据清理时,这是要注意的,要防止后面出现重大的失误。在做以工贷赈的时候,要清理数据,我就请了一个计算机高手来帮我,因为我发现有那么一个县或几个村,他们养的猪都是200头以上。 这不可能,因为当时我每个村都去了,所以我就肯定地说他们把猪的重量当成了猪的头数了。,我反过来去一查,就是这样。后来我又查是不是每个都这样,如果每一个都错了,那好办,编一个程序就解决了。但是,不是这样,十几个错了之后它又不错了。后来我查出来了就是他把地二项的数据输入到第三项上去了,因为他是一套一套的输,所以只好返工。这回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说每一个细节,哪怕就是在数据库上也要注意到。现在的技术好多了,一个表格就行了,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但有的时候就得看原始的数据了。

然后说假设和分析。因为统计是有一个假设问题,但不一定成立。有些人的模型做得很漂亮,一出问题他就东调调,西调调,把这个东西加进去,把这个东西拿出来,或者怎么样。他首先不问问假设的合理性。我举一个例子,我当时就碰到这样的情况,假设都做好了,但下去一看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想到有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当时是做村民健康的,给村的卫生员发条了,问卫生防疫支出。后来发现有问题,我又打电话,找调查员,反复计算,然后我就知道,他即使是把钱发了,他也没有措施保证得到钱的村卫生员会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反而就是说,得了病的人能得到健康教育,因为他生病了,他就关心自己的病情。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激励机制使拿到钱的人去做事,通过这件事就发现开始的假设就不对。

四、研究报告

下面就说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首先做到心中有读者。我刚才就已经告诉大家了,我很热情的把这件事写出来就是因为我的心中有我的学生。我实在是太爱他们了,想尽可能的把一些在经验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他们。同时,语言是一个形象。然后是做论文,一个研究做下来因为是要给学术同行看的,给学术同行就得按照一定的格式,哪怕是叫它八股也好,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文章,注释以及参考文献都有一定的格式,你都得按照这个规定去做,至于语言你既得注意学术性也得注意公众性,这研究经费又不是我们的,不管是从那里来的,你就应该把结论传递给公众。要传递给公众,你就不能用那些大家都看不懂的语言,你一定得运用很流畅很明白的语言。我举个例子,白居易写的诗都能念给街上的老太太,老太太都能念得懂,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写的非常深奥呢。88年我从国外回来,我还专门去找?lt;经济研究>的主编,因为很多句子都不通,都是造出来的词,把中国的汉字都给污染了。我在去德国以后,的确有汉语退化的现象,因为德语的结构和汉语很是不一样。所以每次写文章后,我都念,包括这篇文章,我都念了很多遍,在念的时候发觉顺与不顺,如果念得自己都喘不过气来,就应该找个地方打句号。所以说,一切为了公众,我是为了把这个事情让公众知道,不要让别人看了以后就觉得别扭。无论做什么研究都希望把公众的钱用在公众身上。现在你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你就有责任把这个告诉公众和决策者。但决策者忙得很,你看政府工作报告很大,但那不是他写的,而且是非念不可的,那么我们想在这么短的一个时间里把这个问题告诉决策者,就一定要写得让人愿意看,就是说你把这个研究做完之后,能在3000字以内把你的这个研究说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最好的,举个例子就是说我在做的分地的那个事情,一共写了1000多字。后来曾培炎到社科院来,我发言种樱煌辏驼胰司退狄欢ㄒ颜馄魈峤桓蛭舜笳谔致壅饧拢垡卜浅<ち遥苏饧拢一沟昧艘坏阈〗薄U獾共皇撬滴乙乓饷匆患拢徊还的悴槐爻て舐郏挥惺奔淙タ础H绻媸茄芯苛耍阌Ω煤芮宄饧隆N腋嫠呶业难芯可阌Ω?5分钟就把你要说的事情说清楚,你说的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式,你要干什么都要很快让别人明白。在研究所,我参加了考试委员会,有的人20分钟都说不清他在干什么,把我都急得不得了。后来就规定5分钟一到就让人出去,不管你说完没说完。做博士论文,一年两年三年,三年下来你都说不清楚,那你在干吗,说明你什么也没有干。所以要很清楚,时常都要想我在干什么。如果你把导言写得很清楚,很漂亮,那么当你在做博士论文的报告时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下面我要强调一下文献回顾。刚才我已经说了,你一定要围绕主题,不要炫耀你看了多少书,而是要让大家知道你在做这个问题时的理论脉络是什么。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方法问题。方法论问题很复杂,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年轻一代的研究生是差得太远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我当时在农大的一个老教授那里学来的一点很有启发性的建议,我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国外农业正在做企划,可中国的农户他有5亩6亩地,这企划的好处从何而来。老教授就说你能用手枪的地方就别用高射炮,这给我的启示很深。以后我就告诉我的学生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好的,反过来就是用复杂的方法做简单的事情就不可取了,我听说一个学生用了很多的公式算出来了一个常识。我看了丘成桐在参加了世界数学家大会之后的一个答记者问。记者访问他,就说现在他做研究是否用复杂的设备或者方法。当时他就说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设备而是知道应该怎么干。我听了以后很有启示,就是说咱们解决问题应该用最简单的方法,再用次简单的,而不是反过来。现在很多学生因为思想没有,就拿公式来填。思想是最可宝贵的,拿几个公式来一导,就说这个论文有难度,这只能骗不懂的人。所以方法要用得当的方法,语言也要流畅。经济学家也不见得干瘪得只有公式,最重要的是把语言写得流畅明快。如果让人家看了前头不想看后头,就是失败了,因为你做了这么多的研究不就是想让别人看,如果不想让人看你写它干吗。前不久我还和经济研究的人说有的人就只会浪费公众资源,因为东西越写大家就越看不懂,越写越让大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那你可以自己写在墙上,别人爱看不看,我题在柱子上,你爱读不读,但是你发到杂志上,读者可是要为他付费的,所以,你必须让读者愿意看。我今天就说这么多,希望不要浪费大家太多时间。


评议:

茅老师:今天的报告讲了很多亲身的经历,也是我们做研究所需要的。下面就请贺老师评议,贺老师是社科院计量经济研究所的。

贺菊煌: (不清)

张祥平: 我写了一首古白诗<古白诗:评朱玲<经验研究中的关键细节>>

隔靴搔痒是通病, 格致怎能离治平。

粗序细寻定案例, 小题大做少通明。

槛中总统谁当选, 诗外功夫何得尊。

政策建言君几项, 曾说自组归农民。

下面我就解释

隔靴搔痒是通病 是说我们的学术研究是西方的模式,可我们却砍去了其基督教背景。我

们把自己的传统给打倒了,也把别人东西中的传统去掉了,这是不可取的。

格致怎能离治平 格致是格物致知,这就是要认识某一个问题怎能离开一个大目标。

粗序细寻定案例 这就是要注意方法,方法一定要适当。丁肇中曾说对物理是用简单方法,而对社会现象就应该用复杂方法,因而不能说就是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认为应该是寻找秩序结构定案例。什么叫秩序结构呢?我们知道至少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一个是时间(不清)。 还有一个是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就是在各种空间都能用的方法,再设定为案例。实际上包括你在做很多研究中都是运用这种方法,而老制度主义者象凡勃伦,康芒斯,米契尔都主要是运用的这种方法(不清),小题大做就明显不如寻找秩序结构(换带), 所以大小大是一个循环, 是太极图。因此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太极图似的,另一种是笛卡尔坐标的,这是非常不同的方法。 槛中总统谁当选 诗外功夫何得尊。 这涉及到统计问题了,因为我教过社会学,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判断就是这些东西是花边新闻,他的真实意义不大,真实的意义在于美国社会中统计的起源是在美国总统的选举中预测哪个候选人当选而发展出的一套技术,最后才推广到其他领域,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总统选举对统计有这么大的需求呢?这是因为每张选票是等值的,可以线性叠加;第二,选了某个中意的总统之后不会轻易改变。头一个是说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但这诟丛邮挛镏胁还苡茫蛭诟丛邮挛镏胁淮嬖谡庑┕媛桑臣蒲е械暮芏喽髟谡饫锒际遣还苡玫摹A硗庖桓鎏跫褪茄∶裨敢夤畔ⅲ饩褪撬抵灰愕羌俏揖突崴嫡婊啊U庠诤芏喑『现卸际前觳坏降摹;褂幸桓鎏跫褪茄细竦募喙芡镀焙图破惫獭S捎谡庋囊恍┨跫螅堑耐臣凭陀杏昧耍庥姓庑┨跫共恍校挂桓鎏跫褪潜匦肫毓猓蛭写罅孔式穑庑┳式鹗谴幽抢锢吹哪兀克抢萌死嘈睦碇械恼庵痔矫苄枨蟆N胰衔馐锹硭孤宓?项需求之中所缺少了 的,因为这些选民事先就想知道这些事,所以就会有人来投广告,然后就把这件事做起来了。而对与其他很多社会现象比如信心指数,在我看来做花边新闻是可以的,但对决策没有任何帮助。真正搞调查研究,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小题大做、大题小做最后把中国给拿下来了。另外一个搞得好的就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咱们必须承认这不是统计所能办到的。下面就涉及到最后两句政策建言君几项,曾说自组归农民。你可能作出过几项政策建言,你肯定希望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这二十几年来,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判断:农村的情况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这二十几年来农村的情况远远比不上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农民不愿意留在农村,他们都跑了,只要有能力的人都跑出来了,也就是如果不大题小做的话,建言可能被采纳,更可能不被采纳,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茅老师: 农民跑出来是好事。

张祥平: 但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可以看出来农民安,天下安;农民躁,天下乱。

赵农: 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看农民是因为破产跑出来还是因为发财致富了跑出来。

张祥平: 你说的太好了。中国的农民都是为了发财致富跑出来的(不清)。不同意的地方就供你参考了。

茅老师: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的讨论这个问题,下面是自由发言

任亦: 关于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我觉得就是用过去的的一句话说就叫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它并不矛盾,有很多东西是并存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亦此亦彼的关系。

茅老师:刚才张祥平提到了非线性能不能迭加,贺菊煌也提到了社会调查在经济学中有什么意义,我也有一点我的看法。我们知道经济学里头很少使用过社会调查,用到的是统计,计量经济学用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作为依据而不是去问你想怎么样。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实就是这两位学者讲的。我举个例子来说经济学的调查是非线性不能叠加的,比如发出一份问卷说某一个牌子的小汽车如果降到10万块钱,你买不买。拿到这个问卷的人也确实老老实实的回答,你把价钱降到10万块钱,他就会买或者他不会买,这个数据有用吗?看起来能用,其实不能用,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同时再发一个问卷说普通住房降到20万你买不买,那又可能会回答会买。好了,你说这有什么问题呢?因为他在想买小汽车的时候是不准备买房子的,如果买了小汽车,他的房子就没有钱买了,或者买了房子小汽车就不行了,所以这就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就是经济学里边的非线性迭加会造成问卷的不可信,因而计量经济学里头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他解释不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因为前提就是其他条件不变。另外一个就是说社会学里的问卷调查,但在经济学里头,根据我的知识,问卷调查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你都说不清楚。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总统选举对问卷调查的需要,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他只调查2000个样本,而且误差是非常的低,那么他用什么方法可以作到这一点呢,他的最重要的做法在于样本的选择,假如我要找到一个人他能代表所有的美国民众,只需找一个就行了,因此怎样选这2000个人呢?他们用了各种方法来研究这些样本的代表性,因而样本非常可靠,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是2000而不是3000或者10000个人。这就涉及到样本的大小问题,这也就和资金联系在一起了,因为样本越大花的钱也就越多。样本多了好,但边际贡献是下降的,如果说呈正态分布的话,那么他这个可靠性就跟样本的平方根有关系,这就是说你从100追加到1000,数量是增加了10倍,但可靠性只增加了3倍,所以根据这个理论,我可以根据我需要的可靠性来计算样本的大小。我在以前作过大量的现场实验,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数量是越多越好,后来就发现数量太多以后,投入和产出已经不成比例了,产出增加得非常不明显,可靠性提高得非常有限,这是一个样本大小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拿到统计数据之后,一般还要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加工,这个结果就有问题了,第一个数据有一个误差第二个数据也有一个误差,在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误差的传递的特点,两个数据相加,一个误差很大一个误差很小,两个加起来之后,最后的结果取决于大误差,小误差一点忙都帮不上,象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不太注意误差传递的过程。以前我作过一个非常复杂的实验,几千个计算,标准也不统一,有长度的、有时间的、有热量的、有千瓦小时的,詈蠹扑愠鲂剩飧鲂示陀形蟛睢W詈蟮奈蟛钣锌赡芗跎伲降资悄且桓銎鹁龆ㄗ饔茫饩偷萌フ摇H绻阕鑫蟛畹姆治龅幕熬涂梢越谑〈罅康牡鞑槲示硎浚北Vぷ愎坏木范取W詈笠坏悖一褂幸桓鼍椋彩蔷=驳模?吹降拿。俑隼樱衅恼滤担ü鞑榉⑾稚缁嶂腥说淖晕腋芯趿己玫娜苏?0。254%,开始看没有什么问题。但再一想这就有问题。问题在哪,问题就在于自我感觉良好是个很不精确的概念,他不象身高,体重这个可以量出来。误差虽然有一点,早上晚上的身高可能不一样,但愉快这个东西很难说得准。他怎么得到的呢,他是拿调查的人数901人除愉快的人是298,结果大约就是30。254%。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今年某个村庄的人口比去年增加了52个人,这个说法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也有问题,因为是几月几号,甚至可以说是几点钟,但是如果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就是讲就是几点钟,在某一点上增加了几百几千几十几个人,可以精确到个人,但是如果不是那么精确的划分了时间,那么统计数据不可能精确。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极大的大事,他体现出写这份报告的人是专家还是技术员,专家是不会犯这个错误的,因为他知道这个数据跟我的研究目的是个什么关系。我想研究快乐的人占多少,恐怕只能说是1/3弱,连30%都不可以说,因为你得想想数据与研究目标之间实实在在存在的关系是什么,而技术员不用管,技术员因工作需要只需要用计算机算算就行了。所以百分之几有什么意义,技术员是不用考虑的,只有专家才会去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大一部分调查问卷是有问题的,这是值得注意的事,我就说这些。

盛洪: 对朱玲的这个内容都是基本同意的,就象朱玲刚才讲的她主要是为学生写的,为一般的学生写的,给一个程式就是我告诉你你这样做的话就能做一个好的论文,我觉得大致是这个目标。但是呢,这篇东西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我觉得这里头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方法论在里头,包括就象刚才讲的概念,样本数据能不能迭加,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一个有意思的应该说也是可以争论的问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可以提出很多的判定,比如说经济学有一个分类就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说的是什么呢,局部均衡很简单,就是说我只看一个小的局部,相当与两人的交易,他有一种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这时候假定其他条件是不变的,这是经济学里头一个很悠久的传统。还有另外一个传统就是一般均衡,是说我想这个问题时,我要把所有的相关的问题都考虑进去,比如说有N个人,我就要考虑这N个人的情况。这两个传统对社会的假设是不一样的,一个传统就类似朱玲的这种做法就是把大事化小,就是问这小的有什么代表意义,这么小能不能解决这么复杂系统的问题。这个系统的另一个很简单的回答就是我其实就假定其他的不变,而且在不变的情况下去判定因果关系,根据这个判断得出的一般结论,而不是特殊结论。马歇尔讲局部均衡一般来说也是成立的,所以说经济学中就有这么一种传统,而且这个传统支持这个结论。还有一个就是是不是因为一般均衡过于复杂,所以我才用局部均衡。我想不是这样的,关键原因在于外部性。比如局部的两个人的交易,它所反应的性质一般可以推广到别的人。或者如果你能证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分工是有效率的,我就可以推广到所有人的分工都是有效的,我觉得这也符合经验。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差异点在哪儿呢?我觉得就正在于有没有外部性,就是说这种行为的后果是在两人之间还是对别的人有影响。只要两个人同意就可以做交易,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同意对第三人或其他人没有直接的显著的损害,市场经济的原则就确立了,道理就在这。这是局部均衡的思想和对市场经济的信仰相关的原因。另外一点就是说假设有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必然有一个区分就是说两人之间的行为有外部性。比如说我生产化肥买给别人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生产化肥污染了环境也让附近的农民歉收。所以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的区别在这,看它有没有外部性。如果没有我就用小题大做。但一旦涉及到外部性,局部分析就不行了。还有一点就是我刚才讲的小题大做。小题大做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从小的事情里面看大问题。朱玲刚才就讲了她发现了妇女不参加会议,那是很小的,但却是一个大道理。比如科斯讲的一个牧牛人和一个农夫的故事,最后发展出来一套大道理,其实这就是小事情中看大道理。我觉得大和小不是说做一个小题目就没有一套大道理。还有一个事情需要补充,我觉得还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我一直主张这个,所以我就说经济学不是去研究蝇营狗苟的事,而是去研究效率,它必定是全局的效率,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整体的全体的效率,所以这个价值取向也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研究这个东西,你的价值取向可能跟研究不同。经济学的成功和它对社会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赵农:我认为朱玲老师讲的如何做经验研究很有帮助。数据调研,抽样可能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传统之一,但我看张五常的书,他说他本人不喜欢用大复杂的计客臣评醋觯怯靡恢种本酰铱此獗臼槔锩嬗写罅康木檠芯浚晕蚁胗捎谖叶陨缁嵯窒蟮墓鄄旖嵌炔煌陀Ω糜貌煌姆椒ā5悄苡檬堇捶从城榭觯鸵欢ㄑ细竦匕凑庵址椒ɡ醋觥5行┭芯恐蟹治龊涂悸俏侍馐庇泻苣延谜庵址椒ɡ醋觯热绻赜谥泄母芪侍狻5蚁衷谝裁挥邢氲接檬裁捶椒芗扑愠龈苁杖氲降子卸啻蟆5俏也荒芤蛭挥械玫秸庋氖菥退抵泄衷诘母芮榭霾谎现亍S行┦峭ü鄄煜窒笤俜⑾直局剩臀颐且豢吹较窒缶拖胗檬莸恼饬街址椒ㄊ遣煌摹?

朱玲:茅老师给我的总结时间就10分钟,可能不能一一回答大家的评论。我觉得大家很活跃,很多问题也是在我的这篇文章之外,有的是相关的。刚才说的信心指数,我也不知道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就很难评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刚才提到的大多是主观性调查,但我们做的大多是客观性调查,客观性是说已经发生了的事,通过分析这些来预测未来趋势。客观性调查是把许多的事简化为不多的指标,然后抽样。关于抽样的代表性这个事情,抽样技术本身也要求这样,当你不能达到最优时,只能选择次优。关键就在于研究者本人必须知道误差在那里,误差有多大。

很多人提到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这个只是借用一个表达方法,张老师已经说了怎样才能把大的事物转化为小的事物,和怎样才能把小的事物转化为大的事物。小题大做是说我希望能把一个小的题目做的很丰满,尽可能地反应重要的方面,而不是讨论了很多事情结果什么也没有说清,内容也不相关。这是不可取的。另外就是价值取向,我没有专门去做,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文章的目的是说我是怎么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例来说明做经验研究的方法。它有一个背景,一个是乡村经济问题在欧盟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研究。但最后都要全部抽样,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在欧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这基础上全部都要计帐,都要由专门的部门来做,然后他就可以用抽样技术了,之后就可以分析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很规范了,但中国这个事情呢?他达不到计帐的程度。比如农调队,从财政部就要了100万,让农户计帐,原先有3万,后来降到2万最后一直到2万以下。他是每年都有计帐,但这个计帐是一般的项目。可是我们做的是非常专门的问题,比如性别不平等这件事,但农户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然后又是健康问题,教育的问题。他不是一点都不懂,但非常专的事,他就不清楚了。

还有,我们国家处于转型阶段,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一切都在变化。正因为她变化得这么快,变化得这么多,就不能用原有的一套固定的问卷,所以在遇到新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专门的调查。当然这样做的话常常牵涉到制度问题,所以刚好回答了张老师的问题就是我们做的研究不是线性的。一个经济现象可能有很多的社会、政治原因,所以我们才去做调查。但是关系到问卷怎么样,做出来怎么样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包含得了的,而且刚才我举了很多例子,我不是针对这个例子去说事,而是说如果我的学生要做研究的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当然每一种研究都会有不同的方法。对于农村发展研究,对于不同的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文章中我也强调了我们没有生活在农村,我只是匆匆过客,但是我们可以选定一些地区去了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最但心的就是我们的学生,你给他拿钱他也不下去,他也不认真去做。我常说一定要走进农民,贴近农民,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但就是在过的过程中也要踏踏实实的把看到的想道的写出来。最后我感谢大家提出这么多的建议和方法。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