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

作者:茅于轼 累计浏览:
作者:茅于轼
这本书称为《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有区别于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更接近于自然科学。它很客观,逻辑是唯一的是非判断,这和数学差不多。它没有价值判断,不讲道德,也缺乏人文关怀。二十世纪以后的经济学基本上是沿着这条路发展的。所以学经济学的人必须精通数学。当然它并不脱离人的经济行为。不过在数理经济学中把人看成是一台计较利益的计算机。由此推导出一系列理论。它确实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能够立足于科学之中。
本书不同于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数理经济学,它继承了斯密的传统,关心人在市场中的行为、追求、限制,和人际关系,进而讨论人生、社会,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阅读本书不需要高深的数学基础,只要有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通过本书来学习经济学,能够容易地进入到真正的经济学。本书讨论的问题都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所以是最容易学的,也是最结合生活的经济学。书中对问题的讨论,假定读者熟悉市场的各种现象,关心物价的升降,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寻找赚钱的机会,有过讨价还价的经验等等。我们假定读者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
什么是逻辑推理能力?在初中时候我们就学过几何学。几何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逻辑能力的。有的学校还教逻辑学。但是大多数中学并不教逻辑学。这并不妨碍人们的逻辑能力。一些基本的逻辑带有公理性。比如我们讨论物价的时候,物价的变化不外乎三种情况,上升,下降,不变。这就是逻辑。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无非是有利,有害,和没有影响。这也是逻辑。如果上升对我们有害,那么很可能下降对我们有利。如果下降也不利,那我们必定处于丝毫动不得的最优点上。这也是逻辑。同样的逻辑也可以用在进出口上。一些简单的逻辑能够大大地帮助我们对现象的深入认识。
看似逻辑人人都会,其实需要培养。以后我们在应用逻辑推导结论的时候,会指出逻辑的结论如何不同于常识的结论。如果我们放弃逻辑的方法,我们将处于模糊的思维中,就很难走出迷惑。的确,经济现象是复杂的,是非多半是难于判断的。但是经济学的理论是非常清晰的,毫不含糊的。是非之难于判断是因为进入的因素很多,对它们的轻重缓急,相对的重要性估计不一样。经济学家之间常常有不同的观点,但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理论不一样,而是对各个因素的力量估计不同。
经济学是由逻辑的大厦构成的。缺了哪一块都不行。从一个局部并不能看见全部。所以还要用更多的事实来补充。二百年来,一代代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不断补充,完成了对这门学问的构建。我们现在回顾百年前他们讨论的问题会感到幼稚可笑。其实,如果我们没有这二百年来的知识积累,我们同样会陷入类似的迷惑。比如金银财宝是财富,这没有人会反对,吃下肚去的面包也是财富,就有点费解了。甚至理发,放贷收息都是财富的创造就更难接受了。现在我们对经济学的知识可说已经相当完备了,但是对动态问题,诸如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还处于相当幼稚的状态,搞不清楚的事还很多,争论也非常之多。这本书也会指出哪些问题我们还不大清楚。
逻辑是我们求知时最重要的一把鈅匙。最深奥最复杂的数学也是建立在最简单的逻辑之上的。经济学没有那么深奥,但是应用逻辑是一样的。当逻辑推导的结果和现实生活的经验不同时,我们是相信逻辑还是相信经验?专家相信逻辑,普通人相信经验。二者的区别就在逻辑在获取知识中的作用。我们这本书就是用逻辑来说明经济学道理的一个例子。
本书和一般初等经济学普及读物的区别在于,讨论完全从日常生活出发,出发点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但是里面却包含着重大的道理,往往是人们所忽视的。经过一步步的解剖,我们会逐步感觉新奇和惊讶,日常生活中竟有那么多的重大理论。再往前想,又会怀疑这样推导的结论有点太离谱,难道是正确的吗?想到这一步,我们离开经济学就不远了。如果能够用理论来解释现象,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前面说过,通过这本书学经济学不需要任何预备知识,只要有基本的逻辑判断力,但并不等于毫不费劲就能够学会经济学。相反,作者希望读者能够认真思考,反复琢磨,给自己出题目,再由自己去找答案,最终能够成为经济学的行家里手。当然还不是经济学家,不能上大学的讲堂,但是能够对一般的经济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尤其是懂得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个人的利益动机如何推动社会朝好的方向或者坏的方向发展,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至于陷入众说纷纭的迷茫。
作者前言
自序:从数理经济学到人文经济学
——什么是财富
——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
——交换创造价值(上)(下)
——生产要素
——投资和投机
——利息和贴现率
——价格为什么重要(上)(下)
——拍卖、招标和供需均衡
——用路收费
——市场还是计划配置资源
——神秘的货币
——GDP计算
——宏观经济视角:总供给和总需求
——凯恩斯学说
——税收和补贴(上)(下)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汇率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囚犯难题到市场规则
总结:本书的重点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