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第2期

作者: 累计浏览:

本期"主题研讨"专栏刊发了三篇有关政治学的论文,其中两篇集中考察了21世纪初中国的省级领导群体及其治理,描述了省级领导的生平、政治社会化过程、职业类型、任期长短以及调换的频率和方式,分析了省级治理结构以及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说明了中国政治生活的进步和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整合与地方自治的动态互动。另一篇通过考察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说明了官僚能力是如何建构和形成的,如何通过群众运动和制度建构来实施对社会的干预和控制,说明了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缺少市民社会作为中介时,国家的制度建设往往局限于行政能力的增强,官僚能力就成为决定国家—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篇文章都是海外华人学者的作品,这反映出国内政治学研究的落后,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值得国内学者学习和借鉴之处。

在"学术专论"中,姚枝仲的文章以放松投资管制和融资管制为中心,以居民储蓄为国有和非国有部门联系的纽带和资源转移的通道,建立了一个市场化进程中的两部门宏观分析模型和理论框架,说明了放松投融资管制的顺序和速度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增长路径和波动特征,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管毅平的文章讨论了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基本的论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分行为的动机、过程和后果出发,明确提出和论证了唯一、中性而又不变的利已动机如何推动了利已和利他的两种行为。曹正汉的论文不仅讲述了市场环境中的村庄公社的有趣故事,而且具体分析了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汪晖的文章可以看作是上期文章的续篇,文章内容读者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而刊发此文一方面在于鼓励扎实的和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具体表明,本刊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和争论。胡传胜的文章讨论了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价值观和文化观,以及以观念检查观念的思想,说明了观念体系的力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认为观念的暴虐或者世界观和"主义"的暴虐,是最大的暴虐,主张以观念制约观念,反对以观念压制观念。

本期的"学术综述"刊发了两篇文章,一篇讨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动态关系,一篇评述了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两篇文章不仅介绍了各自论题的最新文献和最新进展,而且对已有研究的贡献和局限做出了简要的评论,揭示了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美国的罗伯特·诺其克是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大师,在国内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其著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已在国内翻译出版,不久前,不幸谢世。我们在"学术书评"栏内译介了两篇书评,以为纪念。

本刊第一期出版以后,收到国外学者的一些英文稿件,而本刊又是中文刊物。本期首发了其中的几篇译文。

主题研讨

薄智跃 治理中国:21世纪初的省级领导

黄延中 杨大利 中国的官僚能力与国家社会关系

吴 茜 徐正源 中国省级领导的组成:国家整合与地方自治

学术专论

姚枝仲 放松投融资管制的增长与波动效应

管毅平 理性动机与利他主义

曹正汉 文化因素对经济制度和制度变迁之影响——对一个村庄公社的博弈论分析

汪 晖 帝国的世界视野及其在海洋时代的转化

胡传胜 以赛亚·伯林 以观念检查观念

论题综述

何俊志 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尹 恒 邹恒甫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学术书评

Clive Crook 罗伯特·诺齐克的、我的和你的未竞事业

Richard A. Epstein 自由的生命:诺齐克与《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论著评介

李增刚 什么样的市场能够带来经济繁荣?——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超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专制》评介

邸晓燕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又一力作——评介吉尔平的《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

学术活动

本刊编者 对《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的评论——本刊编委会召开学人座谈会